上午10點,徐青3個人出現在華爾街。
徐青好奇的打量華爾街的景象,兩世為人,徐青還是第一次來華爾街。
徐青在很多影視片上,書本上看到或聽到華爾街,在華夏的知名度,華爾街和好萊塢差不多。
一個只是一條金融街,一個是誕生了很多著名影片的影視聖地。
論傳播度,好萊塢完爆華爾街,但兩者在華夏的知名度卻差不多,由此可見華爾街的影響力。
現在的華爾街還非常繁華,很多金融機構的總部設定在這裡,街道上人來人往,絕大多數是穿著西裝或者是職業套裙的年輕男女。
也有一些穿著休閒裝,拿著相機的遊客。
其實華爾街沒有什麼好看的,街道很短,只有500多米,兩邊都是參天入雲的大樓,散發著鋼鐵和玻璃的氣息。
華爾街平凡的外表隱藏著超級強壯的心,但這顆心在21世紀初期的那件事發生後,破碎了。
很多金融機構在那件事發生後,搬離了華爾街。
21世紀的華爾街,更多是作為美利堅資本力量的一個代名詞。
徐青慢慢走著路,不知不覺來到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很多公司上市的首選之地,包括很多華夏公司,也想在這裡上市。
選擇在這裡上市的華夏公司大多數是國企,華夏的民企大多數在納斯達克上市。
想了一下,徐青進入紐約證券交易所。
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對公眾開放參觀,在21世紀那件事發生後,普通遊客需要提前申請才能進入交易所。
徐青進入的是二樓的參觀長廊,一樓交易大廳通常不允許不相關的人進入。
透過長廊上的防彈玻璃,徐青看到交易大廳有密密麻麻的交易席位,很多西裝革履的人坐在席位上,他們的周圍圍著一群人。
這些人的表情要麼很激動,要麼很悲傷,要麼很冷靜,要麼很高興,各種表情都有,活脫脫的一幅眾生相。
徐青覺得如果這些人去百老匯表演,肯定能獲得觀眾的好評。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席位價格很貴,現在每個交易席位大約要400萬美元,到了2001年的時候,價格跌到了100萬美元。
徐青興致勃勃的看著交易大廳的情況,遇到了交易所的一個經理,他認出徐青,邀請徐青3個人參觀交易大廳。
徐青拒絕了,他不想以一個遊客的身份進入交易大廳,而是要以敲鐘人的身份進入交易大廳。
好吧,徐青矯情了。
離開紐約證券交易所,徐青3個人繼續參觀華爾街。
如果是一個對金融感興趣的人,華爾街是他的聖地,但徐青對金融沒有興趣,華爾街基本上是各種金融機構,很乏味。
穿過華爾街,走了一段路,徐青3個人來到百老匯大道。
百老匯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街道,長達25公里。
在這條25公里的長街,分佈了幾十家劇院,每天有無數歌劇,戲劇在這些劇院上演。
和好萊塢一樣,百老匯也是美利堅娛樂業的代表,對全球的娛樂業影響很大。
百老匯比華爾街有趣多了,街道兩邊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多姿多彩的店鋪和劇院招牌,色彩繽紛的海報,以及在街道上表演的街頭藝人。
只有對自己實力有信心的街頭藝人才敢在百老匯的街道上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