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舊金山的第二天,徐青給旗下公司的所有員工都發了紅包。
因為這是在美利堅,春節不是法定假期,公司都是正常上班,徐青發紅包表示這是來自老闆的愛。
員工對徐青的愛自然是非常願意接受,嗯,是看在200美元的紅包上。
徐青給全體員工發紅包用了60,70萬美元,每人200美元,在美利堅,這算是一種不小的福利了。
徐青一直很樂意給員工一些小恩小惠,提高他們的忠誠度,雖然可能提高不了多少,但有總比沒有好。
在農場待了10多天,雖然透過電話,網路解決了日常工作,但還是積壓了一些需要徐青親自簽名的檔案。
一整天徐青都坐在辦公室處理檔案,不斷的看檔案,簽名,手都快累斷了。
現在徐青只有3個公司,幾千個員工,如果將來發展到數十個甚至更多公司,員工上百萬,徐青覺得自己肯定會累死。
而且還會因為壓力大,工作繁忙變禿。
可以去查詢一下,全球很多大公司的負責人,他們的頭髮或多或少變禿。
徐青可不想自己未來也變成這樣,雖然有變禿了也變強來的說法。
如何避免,一是找到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幫助徐青管理公司日常事務,徐青只需要做好公司大方向的制定即可。
二是建立一個高效的管理體系,確保需要徐青親自處理的事情儘可能少。
第一點目前做的不錯,3個公司分經理人能力都很強,第二點徐青的管理顧問彼得正在做。
說起來徐青有一段時間沒見彼得了,不知道事情進展的怎麼樣。
彼得是徐青的管理顧問,但非常自由,而且彼得本身還有自己的事業,很少來徐青的公司,平時也是和徐青通一下電話。
徐青對此覺得很正常,如果彼得經常來公司,變得跟經理人一樣,徐青不需要這樣,以彼得的能力,不時的給出管理建議就非常好了。
徐青給彼得打了電話,約了共進晚餐。
晚餐地點在公司附近一家高檔餐廳,兩人落座後互相寒暄一番,徐青詢問管理體系的建立。
彼得說還有幾個月就能建立好,到時候徐青就能比現在更輕鬆。
徐青又問了食品公司的管理方法,彼得給出了非常不錯的方法,給了徐青不少的啟示。
其實公司管理方法是通用的,或許會因為不同行業,不同國家地區,有一點區別。
彼得給徐青的管理方法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不能因為技術的發展忽略了人。
徐青很贊同彼得的管理理念,這是個人類社會,由一個個人組成的,任何時候,人都是不可缺少,不可忽略。
晚餐結束,兩人分別各自回家。
被徐青聘請為管理顧問後,彼得在灣區買了一棟房子,有時候彼得會住在灣區,有時候會住在洛杉磯。
幾天後,徐青來到卡尼集團。
這幾天父母正在處理交接事情,預計要半個多月的時間才能處理好。
今天徐青來卡尼集團是先和員工打個招呼,免得交接的時候太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