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投資目的看中哪些?也是利益,利益來自於哪裡?大部分情況下來自於該公司的利潤。
但也有一些情況,公司的利潤不那麼重要,而是該公司和其他行業相結合創造的利益。
單獨該公司帶給你的利潤可能很少,但結合其他行業,利潤就可能很多。
我瞭解過你背後勢力投資的行業,我認為如果那些行業和我的公司相結合,可以創造出遠超10億美元的利潤。
我可以給你們一個保證,當你背後那個勢力需要我的公司配合的時候,我會給與一定的幫助。”
徐青的話非常犀利,直接戳中科爾背後勢力的真正目的。
三大集團中,future集團的估值最高,佔了三大集團估值的絕大多數。
也是科爾背後勢力答應收購談判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要future集團的股份,其他兩個集團是順帶的。
Future集團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巨頭,而網際網路行業可以說是萬金油行業,幾乎可以和所有行業都能扯上關係。
雖然現在網際網路才剛發展不久,但越來越多人看到網際網路的威力,看到網際網路和其他行業相結合的威力。
科爾背後勢力投資的行業,想要藉助future集團在網際網路的影響力,從而讓他們投資的行業得到更多的利潤。
這種做法在後世很常見,比如著名的網際網路+概念。
正是因為網際網路公司,有這種可以為其他行業帶來巨大利潤的能力,所以網際網路公司的利潤一般不是很多,但市值卻一直很高。
比如後世的亞馬遜公司,市值達到了8000多億美元,但從成立到市值8000多億美元的20多年時間裡,加在一起的利潤還不到100億美元。
華夏移動公司1年的利潤,就能完爆亞馬遜公司20多年的利潤,但亞馬遜的市值卻是移動公司的幾倍。
你能說亞馬遜的市值虛高嗎?不能,因為8000多億美元就是亞馬遜市值的真實市場反應。
現在的future集團也一樣,1年只有千萬美元利潤左右,除了廣告收入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收入,就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Future集團的1年千萬美元利潤,還沒有榮耀集團10天的利潤多。
但future集團的市值卻高達數百億美元,在三大集團中,是最多人想投資的公司。
科爾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背後勢力真正的目的被徐青知道,他想要說這個不是真正的目的,誰會相信,他連撒謊的機會都沒有。
但要是就答應三大集團6%股份的條件,那麼就顯得他很無能,因為之前他的條件是三大集團每個集團的股份都是15%,加起來就是45%。
現在徐青的條件是三大集團加起來的股份是6%,差別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