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七回:鹿野寺敬獻袈裟 施鹿林再講佛陀(上)

在王玄策的心目之中,所有的禮敬與祈禱不外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保佑大唐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這不僅是其此行的根本目的,更是他內心的釋然。細細算下來,他應該是這大唐立國以來,出使國家最多的使節了……

經過這麼多次的出使,以及沿途的所見所聞,他也深切的感覺到只有國家安定,百姓才可以安居樂業,只有百姓安穩,社會才會更加的和諧幸福。因此他渴望和平,憧憬和平,只希望大唐的這份和平可以保持的更加長久一些……

於是,待其誠心禮敬完畢佛陀塑像之後,隨後就是周陳二人代表這大唐使團的所有使節,也做了一番誠心的禮敬。接著只聽這行明法師對他們回禮道:“老僧感謝大唐國皇帝陛下以及皇后娘娘,能夠派遣王長史前來我鹿野寺禮敬,這實在是我鹿野寺莫大的榮幸。”

王玄策於是微笑著雙手合十,答禮道:“大師不必客氣,這是應該的,還有我等這次奉命而來,除了觀瞻禮敬之外,還有這敬獻袈裟的使命。咱們這鹿野寺是佛陀在世之時,時常講經說法之地,所以,我等準備將這紫衣袈裟一件,以及七寶戒刀一柄,敬獻的貴寺,以禮敬佛陀,懇請大師能夠代為收下”。

隨著王玄策話音剛落,但見他隨手一示意,小六已經帶著另外一位使節,託著用紅綢裝點的托盤,而這托盤之上正是這兩件至寶。看著如此奢華的大氣的寶物,這行明法師也是微笑著說道:“既如此,老僧就代為收下,必定每逢正朔之日,在這佛前,為大唐祈求風調雨順,更為大唐的皇帝陛下與皇后娘娘祈求平平安安”。

“多謝法師”王玄策也是雙手合十的回了一禮的答覆到……

隨著梵音佛樂的響起,在這行明法師的示意之下,侍立在他左右的兩位師弟,就恭恭敬敬的接過了這兩件至寶。隨著梵音佛樂的再次響起,以及行明法師的一番佛前禮敬之後,這敬獻袈裟的儀式也算就此結束。

除了這禮敬,另外的一件事情就是觀瞻這佛之遺蹟,因此在行明法師的帶領之下,王玄策等人參觀了這鹿野寺之後,就隨著他來到了這鹿野寺牆垣西側的三龍池邊。

只見這鹿野寺西側有一清澈的方塘,面積也不是太大,方圓二百多步,只見這方塘深不見底,沿岸均為這青石堆砌而成,青石之上佈滿了不少苔蘚,看上去已經頗有年頭。在這方塘的東北角的岸邊,一塊高約一米左右的條形石頭之上,盥洗池,三個梵文大字,深深的鐫刻在上面。

待行明法師將他們引到此處之後,於是開口解說到:“這塊方塘,名喚盥洗池,乃是當年佛陀在此處盥洗沐浴之處。”

沿著這不大的方塘,眾人隨著行明法師靜靜的走了一圈之後,頓感這心情舒暢了不少。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曾經是佛陀盥洗之處,更因因為這周圍的環境,太過於清新自然。

隨著行明法師的腳步,禮敬完這盥洗池之後,眾人就向西走了二百來步,在這裡也有一個不是太大的池子,和先前見到的基本一致,方圓一百八十多步,池塘的岸邊也是用青石堆砌而成,依舊長滿了不少苔蘚,而在這岸上,則是一排排高大的菩提樹,將倒影映襯在這方塘之上。當然,也在這方塘的東北角有這一塊一米來高的石頭,上面也是梵文抒寫的三個大字,“洗器池”

待行明法師帶著他們沿著這方塘的岸邊,緩緩的走了一圈之後,走到這石頭旁邊,他就再次開口解說到:“這塊小一點的方塘,名喚洗器池,是當年佛陀洗滌器物的地方”。

隨著這方塘的禮敬完畢,眾人就在這行明法師的帶領之下,繼續往北走了二百來步,就來到了一個最小的方塘面前。這塊方塘和先前講到的兩塊方塘依舊基本一致,也是用青石裝點沿岸,苔蘚也是佈滿了青石,池水也是清澈碧綠,水深也是深不見底。依舊在東北方向有一塊一米來高石頭,上面三個梵文大字鐫刻於上:“洗衣池”。

如先前一樣,待行明法師引著他們,沿著方塘的岸邊緩緩的走了一圈之後,就開口對他們解說到:“這塊最小的方塘,名喚洗衣池,乃是當年佛陀洗衣之地。”

“這三池塘,除了面積的不同,看起來也別無二至哈”王玄策隨口就向眾人說道。

“王長史,請往這西北方看,這還是有些微差別的”行明法師於是,就用手指向了這洗衣池的西北方。

隨著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塊巨大的方正石頭,正靜靜的矗立在這池塘的西北角。

“多了一塊石頭”周曾隨口就禿嚕出來了這樣一句話。

“對,多了一塊石頭,走,咱們到這前面一看便知”隨著行明法師這句話語,眾人就跟隨這他的腳步,來到了這方正石頭跟前。

待走近以後一看,眾人的確一目瞭然,因為他們也在這烏萇國見過這樣一處遺蹟。於是王玄策隨口就回到:“這池子名喚洗衣池,那麼這塊石頭應該就是當年佛陀晾曬衣服的地方了”

“王長史好眼力,的確如此,當年這佛陀洗完袈裟之後,就在這方石之上晾曬,久而久之,就在這石頭上,印上了袈裟的痕跡”行明法師耐心的給他們解說到。

“的確,這石頭之上的袈裟痕跡,雖說經過甚多年的風吹日曬,但是如今還是極為清晰,鮮明的如同雕刻而成一般。”陳茂材一邊觸控著袈裟的痕跡,一邊向眾人說道。

“是呀,這可能就是這佛陀的願力強大,這麼多年來,如今依舊清晰,並且正是因為其清晰的紋路,才讓很多的信眾前來這裡禮敬”行明法師隨著他的話語,就像他們解說到……

於是,眾人聽聞這番話語之後,就在這王玄策的帶領之下,誠心實意的對著這袈裟之遺蹟,禮敬了一番。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