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休息了一晚,數月來的勞累得以恢復。張尋洗漱完後就讓營帳外執勤計程車兵去把許祥、徐恆、韋應強、周玉鈴四人叫來議事。一來問問許祥他們這幾個月有些什麼收穫,二來張尋只准備帶著許祥、徐恆、韋應強、周玉鈴進洞府,外面的事要安排一下。
許祥帶著南興水師大部在韋應強、周玉鈴夫婦的幫助下,這段時間收穫也不小。重要的有三處,一個藥園,一座中型玄鐵礦脈還有一座小型靈石礦脈。(礦脈雖小,出產的卻是上品靈石,還是很重要的。)這三處資源,代表飄月宮的杜昕月要了藥園和一半靈石礦脈的產出,其餘的歸大晉仙朝。南海戰略取得開門紅的訊息已經傳給飄月宮了,想來飄月宮三位宮主還有定山王此刻正在慶祝吧!
開採兩處礦產用不著兩千人,張尋提議把南興水師兩千將士分成兩組,一組訓練,一組挖礦,三個月一輪換。當許祥和徐恆聽張尋說道陣法中風雨雷電的奧妙,眼睛都亮了三分。許祥和徐恆先後表示進過洞府之後出來就各帶一組人馬,讓張尋放心交給他們就是。
藥園歸飄月宮了,周玉鈴也就沒什麼事了,沒啥好安排的。張尋帶著許祥、徐恆、韋應強、周玉鈴四人去找杜昕月、彭龍生匯合之後就向洞府而去。
還未進入洞府,眾人就看到有一塊巨石橫在洞府前,上面刻有“雷君府”三字。想必雷君就是這洞府主人的名號了,夠大氣的。不過這洞府之主確實當得此名,光是那隨手而刻在巨石上的三個字就充滿著君臨天下的氣勢。張尋剛才僅僅只是看了一眼,就立刻移開了目光,那氣勢太強了,根本就不是現在的他能抵抗住的。
不用張尋提醒,其餘人也知道絕對不能運功抵抗這股氣勢。否則受點傷倒是沒什麼,心裡留下陰影的話修為就無法精進了。進入洞府之後,那股壓抑感才消失而去,眾人這才鬆了口氣。
洞府並不大,看起來也十分簡陋,連俗世山匪的聚義廳都比不上。原本以為能發筆小財的許祥和徐桓有些失望,對出身行伍的他們來說,沒有什麼比靈石還有吸引力了。張尋見他們有些失落,就安慰道:“靈石珍寶這些不過是身外之物,提升自己的實力才是最為重要的。等你們經過風雨雷電的洗禮,靈石珍寶那些俗物唾手可得。何況二位乃大晉仙朝之良將,陛下她定然不會虧待的。”
許祥和徐桓二人聽張尋這麼說後也就釋然了,這洞府之中也沒他們二人什麼事,就向張尋告辭。該挖礦的挖礦,該訓練的訓練。張尋想,對南興水師兩千將士來說,這次恆思島之行的確最大的收穫就是那風雨雷電之陣。於是張尋送許祥、徐桓離開,回到洞府就啟動了陣法。
雷君在洞府內只留下了傳承,當然不止一份,倒足夠在場的幾人各取所需。張尋讓飄月宮的人先選,杜昕月想了想,要了一套風雨雷電劍陣。張尋暗暗為杜昕月點贊,這個選擇相當正確。杜昕月是飄月宮三宮主柳飄絮的衣缽傳人,將來是要繼承柳飄絮的三宮主之位的。而杜昕月這些年來又痴迷於丹道,其它方面比較欠缺,這套風雨雷電劍陣交給她的四個侍婢修煉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護衛能力。
張尋沒有選擇功法,畢竟他在修真之途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正好雷君留有一份關於修真各境界的心得筆記,都沒有人要,就便宜了張尋。並非眾人不知道這份雷君心得的珍貴之處,只是眾人沒有張尋那麼好命,有醉道人這樣的師父根本不缺功法。功法是最基本的,沒有好的功法,其他的資源對你沒有任何意義。(就好比中興通訊遭受封殺後,華夏境內拋開華為烽火其餘的公司有晶片它也造不出基站,因為根本就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其餘幾人拿了功法玉簡之後就離開了洞府覓地修煉去了,張尋獨自留在洞府內開始閱讀雷君的修煉心得。這本修煉心得可以說是把雷君在飛昇仙界前積累的所有修道經驗都寫了出來,尤其是針對各階段的瓶頸如何突破,有著詳細的說明。雖然張尋現在依舊只是分神初期的修者,離觸控到突破合體期的瓶頸不是一二十年內的事。但提前看看也是有好處的,起碼可以少走彎路。
以張尋的悟性,看懂這本修煉心得並不難,但要完全吸收把其變成為他自己的收穫,也需要一段時間。反正離開恆思島再去南海別的區域也要等到大晉仙朝的第二批人馬到位才行,這至少需要半年。自從成為大晉仙朝的丞相以來張尋一直被俗事纏身,現在來了南海正好藉此閒暇好好參悟一下雷君修煉心得。
雷君修煉心得對於一般修士而言其作用要比天級功法低一些,但在張尋身上完全不同,這份心得絕對是類似網遊裡神器般的存在。兩個月後,張尋參悟完了雷君修煉心得的前半部,決定暫時離開洞府再次去風雨雷電陣中磨練自己,結合自己參悟出的心得體會來提高自己對風雨雷電的道意感悟。
許祥正帶領著南興水師一千將士在陣中訓練,此時正經受著風雨雷電的洗禮,張尋見他們沒有危險,也就不管他們了。張尋先去了風陣的陣眼所在處,盤坐在地開始領悟風之意境。由於處在風陣陣眼,這裡的風之力實在是太強了,要不是張尋已經領悟了一絲風之道意,壓根就經受不住。即使是現在的張尋,也在風陣陣眼處待不了太長時間,不借助丹藥的話,恐怕最多能待三天。
對於修煉來講,三天時間確實太短了。但張尋在風陣陣眼待上三天意義完全不同,可以說是挑戰極限。這一次張尋入陣的目的並非破陣,故而張尋僅僅只是盤坐了半個小時熟悉了風陣陣眼的情況後就站了起來。取出女皇陛下親手煉製的那柄飄雲劍,開始磨練劍招。笑看風雲這一招自張尋練成起就沒有使用的機會,在大晉仙朝,張尋的重點還是發展文道。而在這恆思島上,所有的俗事張尋都可以放下,沒有比風陣陣眼更適合錘鍊笑看風雲劍招的地方了。
笑看風雲這一招劍招是完美融合了全套流雲飄雨劍而成,是張尋除太極拳、太極劍之外練的最久的絕學了。流雲飄雨四字看似沒有風,其實風無時不刻不暗合其中,要不何來流雲飄雨?張尋一邊舞著劍一邊唱著《笑看風雲》這首歌,劍隨歌動,歌隨劍轉,進入到一種類似於頓悟的狀態。這種狀態十分難得,只能是自然而然的觸發,絕對是強求不來的。不說別的,僅僅是在這種狀態下修士能保持天人合一就足見不凡了。這種狀態在蓬萊仙島被稱之為“通玄”,但張尋覺得將這種狀態稱為“渾然忘我”更為恰當。
當張尋從這種“渾然忘我”狀態退出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三天的傍晚了。張尋對自己這三日的進境很滿意,如果說在“夢幻真實”之中,自己的“笑看風雲”劍招只是在與胡仙兒對攻的情況下迫於胡仙兒強大的實力而不得不突破,終於在即將退出“夢幻真實”的最後一刻勉強將流雲飄雨劍合為了一招“笑看風雲”。那麼現在這招“笑看風雲”在風陣的磨練下已然達到了“人劍合一”之境。目的達到,張尋就離開了風陣陣眼,前往雨陣陣眼。
在雨陣陣眼,張尋想了想,把流雲劍收起,取出琴來。一來在文道諸藝之中,琴是張尋最弱的一項;二來在這雨陣陣眼,只有雨,確實是最適合練琴。如果只是單單只是以琴音來和雨勢,那對張尋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音不成樂對琴師來說完全就是天大的諷刺,只能說明琴藝沒有到家。
對雨這一常見的自然現象,張尋是相當熟悉的,但在這雨陣陣眼所在卻沒有作用。因為這裡的雨是最純粹的,是透過陣法之力實現的,在自然之中不可能形成。在雨陣陣眼,只有雨,沒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沒有白天黑夜日月交替,這注定了張尋沒有能任何能夠借鑑的曲子,只能從頭到尾自己創作了。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張尋只有三天時間,必須在離開雨陣陣眼之前,把曲子用琴彈奏出來,否則這次雨陣磨練就白來了。
文藝向來不分家,而文學藝術兩相結合琴是最好的載體。張尋兩世為人,前世是瀏覽歸於傳說之中的相關記載,今世是親身遊歷其中,自然明白修仙就是修道。一路走來看似張尋是在自虐,其實張尋是在尋路,尋找天地之中那條最合適自己的修仙之途。仙路何尋?這是張尋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這是一個長問,當張尋能夠解答的時候定然已經位列仙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