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稍微頓了頓,組織了下語言,繼續自己的講述。
伊木河邊防連管段一百多公里,山高林密、地勢險峻、情況複雜,執勤控邊任務十分繁重。
從一名普通戰士到一個連的指揮員,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信念早已融入杜宏的血脈。
他帶領連隊官兵苦練軍事技能、提高實戰本領,在邊關哨卡錘鍊雪域精兵的血性擔當。
杜宏深知,要想捍衛祖國領土的尊嚴,就必須要有過硬的本領。
剛入伍的時候,他的身體條件並不突出,憑著不服輸的一股勁,他給自己開起了小灶。
每次跑步都要繫上沙綁腿、穿上沙背心;做俯臥撐,他在背上綁了幾塊磚頭;練單雙槓,別人做十個,他堅持做二十個,實在做不動了就在槓上撐一會兒;手榴彈投擲,每天至少甩上七八十枚教練彈。
經過一番苦練,新訓結業考核時,杜宏獲得了三項第一、一項第二。
打那時起,他逐漸成了團裡的訓練尖子,成了各級比武場上的一員猛將。
二零一一年全團建制連軍事技能比武,授稱不久的邊防一連第一次與其他連隊正面交鋒,杜宏揹負著巨大的壓力。
他帶著戰友們連續一個多月摸爬滾打,泡在訓練場。
比武期間,杜宏一個人參加了全部二十項比武中的十三項,最終勇奪七項第一,將團體總分第一名的紅旗扛回了連隊。
四年後的二零一五年,三十歲的杜宏已經是全團年齡最大的連長。
又是在比武場上,杜宏的表現再一次讓全團官兵深受震撼。
由於長期高強度的訓練,杜宏的左臂有習慣性脫臼的毛病,在進行400米障礙比武時,舊傷復發,攀爬雲梯到一半時重重地摔下了障礙。
連隊官兵勸他:“連長你別上了,我們照樣能拿第一!”
在現場的團長也看著心疼不已:“就衝杜宏的這種精神,他完不成我也要給60分。”
杜宏卻說:“我是伊木河的兵,是一連之長,這時候不上啥時候上?”
他耷拉著左臂硬是重新站上跑道,幾次從雲梯掉下來,又在戰友的幫助下重新爬上去,咬著牙堅持跑完了全程。
見過杜宏抓訓練的人都說他太“狠”,像個“瘋子”。
邊防一連的官兵都知道:“連長是一個制定了訓練計劃就不會更改的人”。
二零一五年的一天下午,突然下起大雨,軍士長建議將計劃在室外進行的戰術訓練改為室內學習,他找到杜宏,話才說到一半就被杜宏一句話憋了回去:“難道下雨天就不打仗了嗎?”
隨後,全連照常集合,向訓練場進發。
路上有一處水窪,官兵們都繞了過去繼續前進。
杜宏見狀,二話沒說,自己先從水窪處低姿匍匐過去,帶著滿身泥水站了起來。
連長的意思大家瞬間就領悟到了:戰爭不會選擇天氣!
隨後,從幹部到戰士,大家一個個從水窪處匍匐透過。
為了把每名戰士都練成精兵強將,杜宏經常帶著官兵“折騰自己”,野戰生存一走就是兩三天,“假想敵”襲擊一整就是後半夜。
他帶著大家改建特種射擊靶場,把三種槍械完全分解,讓官兵結合後再比射擊。
就在犧牲前幾天。
他還計劃著利用元旦假期開展適應性訓練,在林海雪原上組織一場“獵人比武”。
.......
“犧牲”兩個字說出來的時候,王亮早已經是老淚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