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風聞奏事,要求朝廷徹查皇孫受傷之事,這沒錯。
但這個時間點提出來以,且言辭內容已經預設前提,陳魚是罪魁禍首,與人勾結挑撥皇孫手足之情,繼而引起受傷。
明裡暗裡還指責刑部辦事不利,潛臺詞與針對方向顯而易見,絕對不懷好意。
李淵眉頭一皺:“高士廉,刑部不曾迅速查辦嗎?”
“回聖人,茲事體大,刑部以為當慎重,已然在傳喚相關人員,收集在場之人供詞。”麻煩上門,高士廉不得不硬著頭皮應對。
那御史搶白道:“可刑部沒有立即提審,嚴刑拷打主犯陳魚。”
“刑部查案依大唐律,自有章程,審理也有規矩可尋,豈能隨便屈打成招?”
“哦?不是刑部心中有鬼吧?”
“此言何意?”
高士廉立即怒目而視:“那陳魚乃是聖人御筆題字,讚譽過的良善人家子弟,獻火炕改灶之法,於國於民有功,豈能冒然用刑?”
直到此時,李淵才後知後覺,側目訝然道:“是那個少年?”
“回聖人,正是。”
高士廉順勢道:“蓋因陳魚得聖人讚譽,品性良善,臣不敢貿然行事,故遣刑部官吏差役詳細查問,唯恐冤枉聖贊有為青年。”
“嗯!”
刑部是名義上是衝著他的面子,李淵也不好說什麼。
“仔細查問,雖曾有功,但若其居心叵測,離間朕的兒孫,亦罪無可恕。”
“遵旨!”
“聖人,臣以為此案交由刑部不妥。”
“哦?”
“臣聽聞長孫無忌之子涉案,長孫家與高家乃是姻親,高尚書理應迴避才是。”
御史絮叨了半天,終於道出了真實目的。
潛臺詞更是惡毒,將長孫衝等人徹底拉了進去,等於向所有人聲稱,他們涉案不乾淨。
李世民下意識握緊了拳頭,對方顯然比想象的更為狠毒,招數更是接二連三,應接不暇。
更殘酷的是,李淵絲毫沒有站在他這邊的意思,相反更像是一個幫兇,不斷幫襯打壓秦王府。
“所言有理。”
李淵點點頭:“那卿等以為此案交給何人審問為宜?”
“聖人,臣以為大理寺卿鄭善果熟悉律法,素來為人公正,當能秉公妥善處理。”
刑部與大理寺、御史臺三司是大唐朝廷最重要的司法機構。
御史臺主要負責監察百官,另外兩個則負責調查審理案件。刑部不便處理之事交由大理寺,順理成章。
但李世民和高士廉心中都是一慌,鄭善果出身滎陽鄭氏,是太子妃鄭觀音的孃家姻親,豈能與東宮無關?
鄭善果審理,審出個什麼結果可就難說了。
“大理寺卿事物繁忙,總覽即可,具體審理還是交由大理寺少卿吧!”蕭瑀再度出面幫秦王府說話。
大理寺少卿戴胄,雖非秦王府的人,但有交情,多少能幫上忙,至少不會使局面更為糟糕。
案件歸大理寺審理各方都認可,但究竟何人負責,東宮和秦王府各執一詞。
在兵權問題上落敗,李世民自然不願在此事上鬆口,任人宰割,故而十分堅持。
李淵雖有意打壓次子,卻也不願意做的太過分,尤其是眾目睽睽之下,還得表現出一副天家父子兄弟和睦的情形來。
故而遲疑,一時間猶豫不決,目光落在幾位宰相身上時,裴矩和封德彝雙雙搖頭,不願摻和其中。
意外的是陳叔達竟然動了,李淵心中一喜,笑問道:“子聰有何看法?”
“聖人,皇孫受傷茲事體大,但起因和案情興許並不那麼嚴重。刑部尚書、侍郎,大理寺卿,少卿出面,未必有些小題大做。
天下人反倒容易心生誤會,若再因此生出謠言,議論可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