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草原上一片蔥蘢。
青草遍地,野花盛開,牛羊正在草地上歡快地奔跑,啃草。
一片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
陰山腳下,草原上水草最為豐美的一片地方。
高大的陰山擋住了北方來的寒風,來自南方的水汽讓這裡更為溼潤,草木茂盛。
大抵還因為這裡靠近南方,突厥大漢的金帳就在這裡。
自隋末以來,突厥兵力強盛,而中原戰亂不休,強弱之分立即有了差別。
中原勢力少不的對突厥多有仰仗,即便是當初強大的隋末,也不得不對突厥人禮敬籠絡。
隋朝楊家宗室之女淮南公主便嫁到了突厥,行和親之法。
楊廣也曾一度想與突厥人翻臉,結果巡幸之時,遭遇突襲。
有了雁門之圍,被始畢可汗圍困在雁門郡,狼狽不堪。這才有了投書汾水,求援勤王之事。
此役,楊廣威名掃地,暴露了大隋王朝的空虛與危機,某種程度上,為後續的叛亂埋下了伏筆。
也正是這一遭,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跟隨雲定興,嫁入了雁門勤王的序列,晝見旌旗,夜聞鉦鼓,故佈疑陣。
顯露出軍事才能,立下不小的功勞,開始揚名立萬,暫露頭角,到最後成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天策上將。
再到今日的太子,未來的皇帝。
兩朝天子的命運,無意間竟都與突厥人掛鉤。
如今的突厥可汗姓阿史那氏,名咄苾,更廣為人知的稱號是頡利可汗。
啟民可汗之子,始畢可汗與處羅可汗的弟弟。
武德三年,其兄處羅可汗病故,其妻義成公主認為兒子奧射見識粗陋,難當大任,便立咄苾為可汗。
隨後,按照突厥的習俗,嫁給了新任的頡利可汗。
突厥氛圍東西兩個部分,頡利繼任以後,在草原東部日益壯大,可謂是稱雄草原,四方拜服。
隋末以來,中原戰亂,頡利也經常南下搶掠。
尤其是武德初年,王世充與李世民對戰於洛陽,曾派出族人王文素出使突厥,勸說頡利。
“昔日啟民可汗兄弟爭國,依賴隋朝得以復位,可汗當能當國稱雄。現如今,長安城裡的天子姓李不姓楊。
隋帝之孫就在突厥,可汗該扶持他,替父報恩才是。”
對於帝王,野心家而言,或許也有知恩圖報之舉。
但經常把報恩掛在嘴邊,那是虛偽之舉,往往只是藉口。
隋帝楊廣雖然死了,但蕭皇后卻逃奔突厥,還帶來了王楊暕的遺腹子,隋朝皇室唯一嫡系血脈。
前朝皇室子孫,算是一張王牌。
有了他,突厥人便可名正言順地南下中原,只需要搭上報恩,為楊氏復仇復國的旗號即可。
但實際上,更多時候只是想要趁機攻城略地,搶奪財物罷了。
王文素讓頡利的藉口變得更加天經地義,也越發變本加厲。
從武德三年到武德九年,突厥進犯幾乎是常態,李世民為此經常出兵抵禦突厥。
就在前不久,鬱射設率部南下,至今未歸。
頡利本來已經聽說唐王朝派出李元吉迎戰,還想見識一下這位大唐齊王的風采與實力。
誰曾想,等來的卻是大唐的風雲突變。
“李建成、李元吉死了?”
“是。”
“李世民成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