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衝出這個區域,眼前變為開闊。
贊婆就能重新聚攏隊伍,再尋機逃遁。
不給唐軍任何合圍的機會。
但……
最後的變故,卻在這一段發生。
與預想不同,唐軍營壘的最後,不再是空城計。
一排排藏在帳中,躲避雨水的大弩,被推出。
“放箭!”
伴隨唐人令官的喝聲,一排排粗如兒臂的巨箭,向著迎面撲上來的吐蕃人射出。
暴雨和箭雨,分不清哪個更密。
但吐蕃人,乃至吐蕃人中潛匿的詭異,在這一刻,都嗅到了死亡的氣息。
……
雨水不斷衝涮,將地面的血水衝擊成一道道蜿蜒的小溪。
地面早就堆滿了橫七豎八的屍體。
有唐人的,更多是吐蕃人的。
贊婆被三百餘名吐蕃親兵護著,依靠之前唐軍殘存的營壘做最後的抵抗。
好訊息是,雨水一直下,唐人的弓弦都被打溼了。
短時間內,應該無法再放出那種可怕的弩箭。
壞訊息是,跟隨贊婆此次參與夜襲的吐蕃精銳三千餘人,到現在,能站起來的,恐怕不足一千五。
唐人早就有所防備,提前佈置好了弩箭,並且精心設計了射擊路線,幾乎沒留下任何死角。
衝在前面的千餘吐蕃兵,只在第一個照面時,便被唐軍弩箭射殺。
如割麥子般,突然就一茬茬倒下去,再也沒起來。
更過份的是,唐人用的弩,怕不是攻城的巨弩。
那種粗大的箭支,哪怕是鐵甲都難以抵擋。
何況吐蕃人的披甲率遠不如唐軍。
聽說唐人富庶,軍中至少六成披甲。
吐蕃人目前,也只有少量貴人才能披鐵甲。
大多數人,能有皮甲就不錯了。
而為了這次突襲的效果,大多數人連皮甲也不要,浸泡過雨水的衣甲,只會拖慢速度。
這種情況,更加擴大了唐箭的殺傷效率。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唐軍的軍陣在營壘外五十餘步,就站在雨水中,挺立如松。
靜默著,一動不動。
攻守之勢剛好掉轉。
莫名滑稽。
即使沒有弓弩,這夥披著衣甲的唐人,依舊是一群怪物啊。
贊婆身邊,一名親兵小聲道:“大將,他們怎麼不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