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陳勝的目光不自覺的撇向那捲圓圈正義。
他總覺得有些像貓爪在撓,那裡面似乎有什麼東西吸引著他。
“作為自由前提的信念正義。”
他還是沒有忍住,看了一下,第一句就讓他有些摸不著頭腦。
人追求正義不是出於生活的智慧,而是源於我們內心對於正義的信念,我們在面對多種選擇時如能自律於正義,即使理性成為自由的活動因,從而成全自身的自由。
這一句倒是頗為淺顯,但是組合起來的意思,卻讓陳勝有些捉摸不透,但是他似乎看到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東西。
一道光似乎照亮了他的心靈。
雖然此時還沒沒有完全看懂,但是他依然感受到震撼,許久都沒有說話。
繼續看下去。
正義不僅本身值得追求,其結果也往往合乎欲求。
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在這個目的的秩序中,人就是自在的目的本身,亦即他永遠不能被某個人單純作為手段而不是再此同時哦自身又是目的,所以在我們人格種乎的人形對我們來說本身必定是神聖的。
陳勝一口氣看完序言,看意思這應該就是這卷典籍作者自己寫的。
他邊看邊思考,雖然話語很是簡單,但其中許多話的意思他並沒有看懂,但是他卻看到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似乎不單單可以照亮他的世界,而且還可以照亮所有人的世界。
許久之後,陳勝終於下定決心,將典籍合上。
這是一部屬於魔鬼的典籍,它一旦開啟,陳勝必然控制不住內心。
他從這裡面看到了一些理想中的東西。
“羅翔。”
陳勝默默想著這個名字。
“這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本典籍和那本自我催眠似乎是一個時代的典籍,遣詞用句都是言簡意賅。
“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陳勝雖然只是看了序,但是已經對裡面提到的聖賢有些嚮往。
就好比孔子,好比孟子,他們的思想雖然不合時宜,但是卻有一種讓人折服的信念。
當仁不讓。
似乎他們都有這種精神。
陳勝一時間頗為感慨。
他有白起的記憶,但是在白起的記憶中,只有兩種東西,戰功與殺伐。
這些東西里面到處都在散發著兩個字。
野蠻。
雖然野蠻之中也有奮起,也有不屈,但是卻缺了獨屬於人的一些東西。
秦國的制度中缺少了屬於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