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李悝、楚國吳起、趙國公孫連仲、秦國商鞅、韓國申不害、我大齊是威王親自主持。”
“果然變法之後,戰國局勢再開天地,但是其中變化最大的還是秦國。”
“為什麼?”
“因為秦國變法最為徹底,而其他國家變法都是片面的變法,當然其中不算魏國,畢竟魏國也稱霸了幾乎百年時光。”
“當年先生在我齊國變法,看到了齊國的繁盛,到了魏國也見了梁襄王,還曾說了望之不似人君。”
“先生現今看朕,可有人君氣度?”
聖皇邊走邊笑著問孟子。
孟子拱手道:“聖皇,定天下於一,這是萬世之功,梁襄王豈可比之,有若雲泥之別。”
“聖皇,橫掃六國,這是乃是天子之相,當行董子書中所言,才是天下正道。”
“呵呵。”
聖皇呵呵一笑,沒有接這個話茬。
“儒家想要將這套推行下去還需要幾十年的演變,現在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華而不實。”
“法家的制度太過嚴苛,儒家的制度等級太過分明,道家的太過寬鬆,墨家的太過極端,當世顯學只顧理想,卻不知治世之道當量力而行之,尹尹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朕覺得就深得其中三味,儒家想要將理想走進現實,還早呢!你們還需要真正的思考儒家的根基是什麼。”
“但是朕也不是反對這春秋繁露,畢竟大一統和大復仇都是極好的學說,至於天人感應三世說這些也是不錯的理論適合你們思考。”
“朕一直覺得,思想就應該只歸思想,而不是插足人道。”
“人道統領天下,思想治理人心就很好,但是為什麼思想也有了力量,甚至還是這麼強大?朕一直不解。”
他說著有些嘆息:“先生,朕與顯學之間的矛盾,你懂嗎?”
孟子笑笑:“聖皇的想法我豈能不懂,文界諸聖也懂,只是對我等來說,除了理想照進現實,還有其他的路嗎?位置不同,選擇也是不同,況且我等為何要做選擇,思想不完善,那就完善,學說有問題,那就將學說完美了,這世間之事,世間之人,最怕的就是兩個字,堅持。”
“雖千萬人而吾往矣,況且我輩還有許多同志。”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一生無悔。”
聖皇看了一眼孟子,沒說話。
兩人繼續看著天空的畫面,各有所思。
也不知過了多久,天空之中的畫面重要寫到了第七十九章。
“先生覺得還有幾篇?”
聖皇若有所思的問。
孟子思索著回答:“此書是我儒家治亂之術,上體天心,下治萬民,當超越極數,合當為八十二篇。”
“哈哈哈。”
聖皇大笑:“先生是欺朕嗎?”
“天生蒸民,為之置君以養之,人主不德,佈政不均,則天視之災以戒不治,這樣的文章,朕會容它嗎?”
《天阿降臨》
孟子臉色一變問道:“聖皇覺得,此書合蓋多少篇?”
“九乃是極數,八十一篇就很好,朕也很滿意,就以這個數字為標準吧。”
聖皇說話間,他的意志似乎已經到達了天地之間的最深處。
原本天空之中,天色清朗,此時忽然變化,烏雲突現,天地變色。
“天心、君心。先生以為什麼是天心,什麼是君心?”
聖皇笑意明顯,孟子低頭嘆息一聲。
陳勝書寫到第七十八章就隱隱感覺到有什麼不對,越往後書寫,就越發費力,每一個字下都有千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