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宏康當然有錢。
只是都存在存摺裡。
之前因為身什麼證失效了,存摺也用不起,前幾天他重新恢復了證件,本意是自己親自去取,奈何腿斷了,打著石膏板,去不了。
最後一臉不情願的把存摺交給裴雨歡。
「先取一千。」
裴雨歡:「哼。」
直接去郵什麼局把摺子裡的錢都取了出來,一毛都不剩,完了還把摺子登出了。
拿著沉甸甸的五千塊錢,她毫不客氣的裝進了自己的小錢包,夫妻共同財產嘛,沒毛病,至於鄭宏康那頭,想治就治唄,正好讓他死心。
畢竟,她對自己的力度,很有信心。
於是在鄭宏康去了一趟縣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後,最終得到一個令人心碎的結果。
就……
挺讓人遺憾的。
呵呵。
對此。
保住教廷,甚至於不惜犧牲基督世界的利益。
其中的道理也非常簡單,只要教廷還在,只要教廷對基督世界的統治還在,區區一點錢財算得什麼?歐洲的上億信徒會源源不斷的給教廷上供。
然而如果教廷都不在了,那就真的什麼都不復存在了。
聽到這,崇禎便笑吟吟的將目光投向斐迪南三世等君主以及首相。
結果也不出崇禎的意料,斐迪南三世、馬紮然等不約而同跳出來表示反對。
說真的,斐迪南三世、馬紮然等世俗君主以及首相等,真的看不出崇禎的這個條件對他們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
好處是加強了世俗君主的權力。
畢竟從今往後不需要教廷的加冕了嘛。
而且基督教的舊有的禮儀仍舊還存在,比如說各國境內的大教堂仍然存在,唯一就是教堂的主持需要來自大明的掌教任免。
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因為每座教堂的主持都只能從本教堂的神甫中產生,大明的掌教也只能在備用人選中選擇,再說了,基督教已經喪失了加冕王權的權力,誰來當各個教堂的主持對王國還有什麼影響?沒影響!
反正馬紮然他們想不出存在什麼壞處。
所以,這根本就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最終的結果也是不言而喻,這一提議遭到了所有世俗君主、首相或者代表的支援,僅只有教皇亞歷山大七世激烈反對,但是亞歷山大七世自己都只是個階下囚,他的反對又能有什麼用?所以羅馬和議很快就簽署正式檔案。
崇禎29年正月十五,元宵節的這一天,羅馬和約正式簽署。
以斐迪南三世為首的歐洲君主、首相以及代表們心情愉快的在和約上簽字,這些個君主首相以及代表們並不知道,隨著這一份和約的簽署,整個基督世界正式碎片化,真正的戰亂年代,正在大踏步的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