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小時後,已經是午飯後時光。
趙東淮坐在辦公桌後,想了想,還是開啟了又一次模擬,今天外匯市場戰爭是否會有波動,他起床時就模擬過了。
這次模擬是看下自己入股微軟和甲骨文,會不會掀起風浪。
【1986年3月,你入股微軟和甲骨文,分別成為大股東之一,引起了和你激戰半年的摩根、杜邦、洛克菲勒等財團注意,開始招募大團隊深入研究微軟、甲骨文。】
【他們想搞明白,你為什麼會入股這兩個企業。】
【1986年5月,大玩家紛紛下場,飛速把30美元一股的微軟股票,抬升到50多美元一股,甲骨文從20美刀一股,抬升到50多美刀一股,比爾·蓋子和埃裡森等人茫然失措,即驚又喜,又忐忑不安……】
【1986年6月,你和摩根、杜邦等財團的戰爭,讓微軟和甲骨文股價每股飆升至70美刀以上,比爾·蓋子和埃裡森等人紛紛套現暴富。】
【1986年9月,你拋售股票,大賺本金兩三倍利潤,微軟、埃裡森等則被摩根、杜邦等鵲巢鳩佔,比爾·蓋子和埃裡森被趕出集團,核心創作團隊全被留下,大集團大力推動兩公司向前發展。】
【1986年12月,你聯合比爾·蓋子、埃裡森等建立新公司,加入競爭,重新招募團隊……】
【1987年2月,新晉億萬富翁埃裡森被泥頭車意外逝世,比爾·蓋子放棄和你合作,重新加入微軟任CEO,並掌握15%股權,依舊是大股東之一。】
【1987年3月,微軟和甲骨文蓬勃發展中,你收到了來自摩根、杜邦等財團郵寄來港的感謝信,不是你的下場,他們真沒及時發現兩個超級獨角獸集團。】
【模擬結束。】
“是否提取獎勵。”
“甲:永不胃癌。”
“乙:永不心臟病。”
“丙:釣魚佬永不空軍。”
趙東淮看完,好大一個臥槽,40多歲才晉升富豪階層的埃裡森先生,這就泥頭車了??
你看人家比爾·蓋子,不就沒事麼?
他只是想趁著時代的東風,紅利,成為微軟和甲骨文的大股東之一,也不去掌權瞎干預,就等著時代發展賺一波,低吸高拋而已。
因為他和華爾街資本鬥了那麼久都沒輸,還有的賺,自己投資什麼企業也會被那邊招募大團隊深入研究了?
這也太黑暗了!還有王法麼?還有法律麼?
這些混蛋甚至會在明年給他送感謝信。
就算趙東淮在這次模擬裡也沒虧,甚至還賺了本金的兩倍利潤,比如他初期搞微軟15%,投了一億美刀出頭的,若是後續戰爭裡,趁著比爾·蓋子套現暴富,又追資了更多股份。
那這爭鬥下來,本金翻兩倍,至少賺三四億美刀??
看似不虧。
但和比爾·蓋子當CEO掌握15%股權,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等成為絕對大股東,核心團隊也沒走人的微軟前景比起來,他依舊虧大了。
一股70美刀算什麼?也不對,這才80年代中期,一股70美刀已經狠賺了,畢竟微軟和甲骨文都是進入90年代才進入大騰飛期。
真正血虧的是比爾·蓋子和埃裡森。
真正血賺的還是那些恐怖資本。
別覺得就算21世紀20年代時,微軟每股也就是200多美刀,和現在趙東淮70美刀離場,看起來差距並不是很大??
不,真實差距大了去了,因為股市有一招叫股票分拆!
什麼是分拆?那就是公司決定,讓一股變兩股,等於微軟集團的股份,突然從2500萬股變5000萬股,那股價會從70美刀一下子跌回35美刀,再重新增長。
再次分拆,5000萬股變一億股,兩億股、四億股……
周惠敏這個阿敏買下的華人置業,從最初華置股價15元一股,那時表面市值還是六七億港幣,發展到現在總市值40多億港幣,其實也已經拆分過兩次了。
經過分拆,華人置業股市裡流通股票多了幾倍,股價也重新回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