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邊這行業也開始起步了,就是到了汴梁,還得重新開始推動。」
「我還是建議先從萬家職工的親屬圈發展,只要他們的親屬願意做這個行業,我們萬家可以提供技術支援,甚至初期的資金支援,只要他們種出來,我們就收反季節蔬菜。」
「這方面也需要集團支援下物流運力。」
趙東淮點頭,反季節蔬菜行業,內地最早運用這個的,都是20世紀30年代的事了,但當時用的不是塑膠,是玻璃,一般人根本玩不起。
直到1974年,浙省那邊才培育出了竹竿加塑膠的蔬菜大棚,80年代初發展為鋼管配塑膠大棚,南方先開始發展。
就是趙東淮剛開始建萬家的時候,哪怕在冬季,港島也能吃上內地運輸來的反季節蔬菜,肉蛋奶等等。
北方這方面的大發展,直到進入90年代才比較普及,進入飛速發展期。
等趙東淮去日銷百貨菜蔬瓜果區看了看,滿意點頭,「快夏天了,這些還好,不然到了冬天,只能看到蘿蔔白菜等等了。」
雖然這個季節的菜蔬類依舊談不上品種豐富,種類偏少,可至少比冬天強多了。
下一刻他笑道,「老梁,來內地一年多,你這沒少領低薪啊,委屈麼?」
梁元朗激動的擺手,「不委屈,不委屈,我來了才知道是大機遇啊,也不敢瞞趙生您,我這人資質能力都屬於中庸層次,來內地前,熬了一兩年只是二級員工。」
「現在短短時間,我就六級了……真是佔了大便宜。」
他在港島分店做事時,就是個二級工,一級月薪4500港幣,二級5700港幣,也是每提一級,提四分之一薪酬,遇到非整數就反向抹零。
來內地時直接提了一級成三級,但當時京城一級工月薪200,三級工也才300多塊。
以現階段一港幣兌換八九毛人民幣而已。
月薪從5700直降300多塊,落差超級大,但也像
是梁元朗說的這樣,他要是在港島混日子,到這1987年5月都未必有機會成為三級員工。
可來內地跑跑轉轉,目前已經六級了!
汴梁的經濟發展狀況遠不如京城,這裡起步才一級工120塊,六級也只是月薪375,只比京城的三級多了幾十塊。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
趙東淮大喜,「好事,大好事,讓下面人籌備吧,從京上羊津門、山城,再到各省省會,再如汴梁、洛邑……一個個梯隊安排下去。」
「各地首先要建設足夠龐大的倉儲中心,再安排卡車貨車團隊跟上發展節奏。」
….
他的趙氏物流想要全資進入內地,提案的是為了維持內地眾多萬家綜合商超的零售體系物資來往。
建倉儲中心當然也是為了百貨儲藏,不管電器摩托腳踏車還是服裝衣帽,都需要大倉儲啊,至於瓜果肉蛋奶等等更需要專業的冷庫儲藏。
現在,是這樣的大物流倉儲體系,配合萬家商超進入各省市。
以後90年代或00、10年代?快遞、外賣什麼的,無縫銜接而起。
這個大體系搞好了?
「各地興建大倉庫中心,還是交給華字頭建築集團,對了,再給各個卡貨車集團下單,我要一萬輛卡貨車,誰家的貨好定誰的,要是和國際水準差距太大,那就……再看情況說要多少輛,你們先了解下情況,對外招募司機也要動起來。」
玩這個大體系就是砸錢了。
這個嘛,趙東淮剛在炒日円升值外匯戰爭裡,捲來了一千多億港幣現金流,這還不談成年累月的帶貨收入、大電影利潤了。
隨便砸個一二百億,就能在未來幾年,把倉儲中心和物流團隊帶起來。
一邊說一邊走,到了客房時,周惠敏也來了,笑道,「淮哥,你說我們的酒店要不要進入內地啊?這裡從之前招待所改建的酒店,住的也還行,但就是……」
華人置業原本不包括酒店專案。
但從東涌度假別墅、度假酒店開始,就涉足了,殺入內地建酒店領域?從王文俠、霍大亨再到劉灤雄等等大亨或大小富豪們,都陸續開始了,那華人置業當然也可以殺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