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7章 汴梁F4過於默默無聞了一些

趙東淮在彎彎呆了五天,從9號抵達再到13號週六回港,不止一群出自彎這邊的女明星,跑回來當導遊之類盡地主之誼,男星迴來的也很多。

比如秦詳林、焦恩駿什麼的。

對這種情況,他只能說大家想太多了,不過人來了他也懶得驅逐什麼的,就當是重新遊玩這邊的小意外了。

有東芝的人派社會有活力團體想要偷襲陳德蓉一事,從頭到尾他也沒告訴過阿蓉,畢竟浪川等人出手前就已經被他搞定,還控制著浪川等人回去找東芝家的大賀桑反擊了……

後續看情況就行。

1月13號,當趙東淮坐在亞視大辦公室,邱淑珍才笑著跑來,“哇,老闆,感覺現在的港島越來越熱了啊,大冬天的,都有好多來自亞洲各地的遊客,快把中環一帶給搞的交通大癱瘓了。”

原因,還是港島時裝週嘛。

後天15號就要正式開辦第二期時裝週,主打以春、冬季時裝服飾為輔,內衣為主,張幗榮、譚永麟那類亞洲歌壇天王在開幕式登臺演繹,拉開帷幕?

這訊息,就是逐漸在內地、港濠彎甚至南韓爆發的(讓子彈飛)電影,都要被時裝週壓一波風頭了。

趙東淮失笑,“刺激旅遊消費,不是壞事。”

章敏也走來道,“老闆,港島市場研究公司提來了一個提案,說是亞視升星之後,各種頻道入彎,那邊想要開展一場全新級別的收視率調查升級技術,甚至不惜引入超算,就是為了更好的提供出準確的市場收視率。”

“為咱們電視臺和廣告商服務。”

趙導,“……”

“要加錢是吧?加就加,更精準的調查報告也方便廣告商投資,這沒問題。”

港島範圍,不管以前的麗的時代,還是亞視時代,加上tvb,統計電視收視率,以應對廣告商們給誰砸廣告費,砸多少廣告費,其實都不是電視臺本身去單獨統計。

而是有著專業機構,港島市場研究公司,英文簡稱srg和電視臺合作的。這是專用於收視率統計的機構,權威性……至少亞太範圍權威性很強。

他們統計的公佈的,基本tvb、亞視和廣告商都認。

不過這種統計方式也是根據時代技術的不同,一直在更新換代的,1983年之前都是以“電視日記簿”的方式統計,就是隨機選一千到兩三千家自願參加計劃的固定住戶。

給你們一大家子發個收視日記薄,家裡只要四歲以上的,都有對應的日記,一週一次,讓使用者自己填寫,什麼時間段在看什麼節目,看的是tvb還是亞視,平均一天你每看15分鐘電視都要寫一次看的什麼。

沒看電視的時間段,就不填,空白就行。

一週回收,統計一次。

這種統計方式,自然是比較籠統的,虛浮波動很大很水,畢竟日記簿給你了,觀眾怎麼可能做到,持續看十五分鐘節目,就去及時寫,記一次?

有的看完一天,才想起來寫日記,我上午九點看的什麼?有點記不清了?那就隨便寫吧,有的一週才寫一次,等調差機構人要來收作業的,你才匆匆填一遍。

所以那個時代,偶爾也需要電視臺,以電話採訪的形勢,打到某個住戶家庭問詢你正在收看什麼節目,哪個臺的,這就是“電視日記簿”之外的一點補充手段。

水分值較大的時代,不管上海灘、還是霍元甲等等大片,王炸片,動不動百分之七八十的收視率。

這個百分之七八十,真的比較虛!

83年之後開始,研究公司才在“電視日記簿”之外,增添了“個人收視調查儀記錄系統”,來綜合計算收視率。

日記簿還是老樣子,一週一次,參加的使用者自己寫。

個人收視調查儀記錄系統,就是聯網了,參加調查的使用者家庭,自動送你一個這樣的儀器,你家庭內的電視自從開機,到調臺,收看某個頻道某個節目幾十秒,還是幾分鐘,幾十分鐘在轉檯。

理論上,從開機到關機的一切資訊,都會被儀器錄下來,自動傳輸給研究機構,這是不是就代表準確詳細不作假的資料了?

不,80年代中後期,計算機水平也就那樣……理論上追求的技術是每分鐘統計一次,參加收視調查的兩三千家庭,每臺電視機每分鐘收看、是否調臺,都要綜合,上報,計算整理後再得出結論??

80年代中後期機房資料庫真的做不到啊!

技術實力,硬體實力都跟不上。

想要精確到每臺電視機每分鐘的收播情況,太難了,這玩意已經比“電視日記簿”更高階科技化不少,但水分依舊不小,是技術不達標導致,類似大哥大動不動沒訊號。

真就是1990年代開始,島國都開始推出商用的,每秒計算200多億次的超算了,一些機房或資訊處理中心引入超算,時代進步了,不止港島,彎那邊,就是歐美等眾多電視臺,收視率,收視點數,才越來越清晰,準確。

就如原軌跡,港島除了收視率百分比,80%或90%等資料外,還有個重要指標是收視點數,如(大時代)平均收視點數是33點,一個點基本對標為有六萬人觀看,33點就是平均每集接近200萬港島觀眾在收看,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