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兩位作家實在不適合玩什麼狼人殺、誰是臥底、真心話大冒險等遊戲,節目組也就沒有限制兩人的活動了。
“劉華老師,你相信宿命嗎?”
馮浩的這個問題並非隨意問出。
宿命以神秘的力量牽引著劉華中人物的生死遭際,他透過對宿命現象的大量演繹揭露了宿命的淵源和內涵。
當人的慾望、罪惡、貧瘠和荒誕成為無以掙脫的命運枷鎖時,如何實現對宿命的超越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實宿命的輪迴性和神秘性以及人類被宿命裹挾的絕望感,在劉華的中有比較突出的呈現。從創作《出門遠行》,以一個未成年人的視角,展開了對“宿命”的首次出逃,而在《難逃劫數》《命中註定》《死亡敘述》《偶然事件》等作品,都閃現著宿命的神秘色彩。
曾作為華夏出版社的社長吳義就曾經評價劉華是新時期先鋒文學的開創者之一,他的這些以對人性尖銳而冷酷的審視引人注目,在文學觀念、審美姿態、敘述方式上對傳統文學形態構成了巨大的衝擊與挑戰。
他還認為劉華是華夏當代作家中最早真正在文學本體意義上“走出去”的作家,某種意義上,他糾正了西方世介面對華夏文學作品時通常只熱衷“讀華夏”而不願“讀文學”的偏頗;當所有的華夏作家都不正面去面對華夏現實的時候,是劉華在正面面對。
僅此一點,他認為所有人對劉華都應該保持一種尊敬的態度。
劉華嘆了口氣:“沒想到你第一個問題就如此深啊。”
他的作品中呈現著濃厚的宿命意識,透過人物異化的性格或荒誕的命運得到了充分的演繹。從家庭倫理到社會景觀,寓親情、愛情、友情於一體,融合了傳統文化的倫理綱常和價值判斷,人物往往在某種不可抑制的力量面前屈於被動,而走向各自的命途。
劉華頓了頓說:“其實我在創作時也常陷入對常理的質疑,以及對現實虛妄感的一種無力,眼前的一切都好像事先被安排好,在某種隱藏的力量指使下展開其運動,而最終導致必然的因素已不再統治我,偶然的因素則異常活躍起來。”
必然的因素已不再統治我,偶然的因素則異常活躍起來....
偶然的因素...活躍起來...
這句話有些深奧,馮浩又默唸了幾句。
隨後劉華解釋道,這種偶然因素,其實就是指必然因素指使下展開運動的另一隱藏空間,就是神秘的虛幻空間,正如我在《世事如煙》中所建立的一個虛無縹緲的“煙”鎮,這個世界有著自身的規律,體現著命運的主導之勢。”
子楓除了默默刷碗,仍是一聲不吭,看到馮浩聽得那麼認真,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不刷碗,在那裡裝模作樣!
“劉老師一開始是做什麼的呀,為什麼會開始寫呢。”
子楓想了想還是問了個問題,馮浩的問題太高深了,她得問一些觀眾聽得懂的問題~
馮浩知道,其實劉華最開始的職業是牙醫,牙醫雖然不會見證病人的生死,但醫者都有一種通達之心,而劉華為何走上之路,恰恰是因為他不喜歡牙醫這份工作。
劉華笑著說:“我一開始是牙醫,我父親是外科醫生,母親是護士長,家就在醫院旁邊。
但我其實非常不喜歡牙醫這份工作,每天對著人的口腔,舌頭、咽喉,那是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