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是個凡人,一朝頓悟也能化身大能,你對神通所涉及的道領悟越深,神通就越強。
而這九種神通名叫:真龍九變。是祖龍九子根據自身所擅長的道而創立,分別是:
神通囚牛;能將音樂化為力量,能削弱對手也能增益己方。
囚牛,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囚牛平生愛好音樂,是眾多龍子中性情最溫順的,祂不嗜殺不逞強,專好音律。
傳說龍頭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萬物聲音,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有祂的雕像。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在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
神通睚眥;能提升自身戰力,附帶殺氣,也能在武器上新增龍紋增加兵器的殺傷力。
睚眥,在龍之九子中排行老二,豺首龍身,平生性格剛烈、好鬥喜殺,是龍子的戰神。睚眥發怒時瞪起的兇惡眼神,也被古人用來描述“怒目而視”,“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古代武器上的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祂的雕像。這些武器裝飾了睚眥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懾人的力量。
神通嘲風;能為使用者增加運勢,一定程度上能預知未來,趨吉避凶,能保平安、知趨勢、避風險、獲先機。此外還附帶雙翼提升速度。
嘲風,為龍生九子之第三子,常以其形狀作為殿角的裝飾。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常用來象徵祥瑞,臺角上的走獸是祂的形象。身生雙翼,也有人認為嘲風是龍與鳳的後代。
神通蒲牢;能令人美名遠揚、名滿天下,給人帶來良好的聲譽和福報,透過鐘聲為眾生消減障礙、提升智慧。
蒲牢,形似盤曲的龍,排行第四,平生好鳴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祂的形象。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祂就嚇得大聲吼叫,希望藉此趕走鯨。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者”,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做成鯨魚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
神通狻猊;能給人帶來智慧與平和,為使用者增加悟性。
狻猊,形似獅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祂的形象。
狻猊也多出現在薰香爐上,隨著淡淡青煙的升起,靜觀世間的浮華與起落。狻猊性沉穩,剛毅睿智,進退有度、動靜有常,是修身養性、求佛問道之人的守護神獸。
神通贔屓;能增加使用者的力量和防禦。
贔屓,又名霸下,形似龜,龍之九子中排行第六,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龜趺是其形象。
傳說贔屓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祂,祂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浚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跡,叫贔屓馱著。
贔屓是瑞獸龍龜的別稱,其力抗千斤的形象廣為人知。
神通狴犴;能助人明辨是非、消災免難、冤情昭雪,剋制邪惡之物,越能明悟自身的公正正義之道,威力越強。
狴犴,又名憲章,龍之九子中排行第七,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形似虎,平生好訟,卻又有威力,獄門上部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形象。
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祂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每當衙門長官坐堂,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便有祂的形象,祂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
神通負屓;能令文字書畫化腐朽為神奇,讓文字畫符產生力量。
負屓,排行第八,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似龍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形象。
神通螭吻:吞噬類神通,讓使用者瞬間吞吸巨量能量。
螭吻,又名鴟吻、鴟尾,為龍之第九子。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形象。螭吻外形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