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人麻了的不止是埃米納姆方面,更麻的還是美國三大音樂獎的評審團……
作為去年美國樂壇最耀眼的黑馬歌手,周易毫無疑問的入選了美國樂壇最重要的三大獎——格萊美、全美音樂獎、公告牌音樂獎。
連名氣最大的格萊美都給了六項提名,其他兩項自然也不能視而不見,都各自給了點提名。
至於說具體要不要給獎,老實講他們心底是偏向不給的。
更別提華納主攻的還是名氣最大的格萊美,另外兩家就更是樂得先看看格萊美倒是個什麼反應了。
而在與美國共軛父子的英國,帶英音樂界的最高獎項全英音樂獎周易同樣入圍,並在國際最佳男歌手、最佳國際專輯兩項上與埃米納姆又一次展開了競爭。
其他什麼諸如加拿大的朱諾獎之類,周易同樣入圍。
一箇中國人幾乎把能夠入圍的歐美流行樂頒獎禮全給入圍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也讓這股所謂“反對種族歧視”的浪潮也開始在這些歐美國家中展開……
華納擺出來的態度也很簡單:就問你打不打算給獎吧。
給你就是最公平公正的頒獎禮,不給那就是你搞黑幕,你種族歧視。
一方面是日漸洶湧的輿論壓力,一方面是華納那送錢送享受的友好公關,這一手胡蘿蔔加大棒的組合,哪怕頑固如格萊美那群老學究都不得不低頭擦拭起了眼鏡。
這也就成了所謂“周易日”論的底氣來源——
以一己之力,逼的全歐美音樂頒獎禮低頭!
“全歐美八億人收聽過《以父之名》的含金量、全球總銷量突破4500萬張的含金量、世界銷量最高歌手的含金量、身背58個全球各國頂尖頒獎禮提名的含金量!
“為了紀念週易創造出的豐功偉績,諸如英法美加拿大等國家一致同意將1月15日設定為一年一度的周易日。
“因為堵死了歐美音樂獎評委的新歌《Enemy》就是在2003年1月15日這一天誕生的,同時也因為1月15日這天是周易的農曆生日!”
天涯。
在這個內地初代網際網路時代中最擅長造謠的社群裡,一篇由只想給自己偶像吹逼的粉絲小作文在拼接了多個香港媒體的新聞報道後就這麼被髮了出來,配合著春晚播出後周易那無比正能量的《少年中國說》,直接火遍全網!
內地《南方娛樂報》:《周易:少年強則中國強!》
香港《明報週刊》:《值得紀念的一天》
香港《太陽報》:《華語音樂小皇帝打服歐美!》
臺灣《自由時報》:《不見周易人,卻聞周易歌》
甚至連新加坡《聯合早報》都將周易放在了最新一期的頭版上:《創造商業奇蹟的華人音樂神話:周易》
《……》
無論是國內、還是新馬泰,但凡是華語文化圈內的音樂行業,此刻都遍佈了興奮的周易粉絲——
“黑子說話!還有誰不服?!”
“全球共計58個各國大獎提名,就這還沒算亞洲的,華語音樂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鄧莉君?她也配?警告你別碰瓷嗷。”
“別的不談,還有誰拿得出來58個世界範圍的提名?”
“……”
作為一名歌手,除了銷量以外,那最能夠被粉絲拿來鬥蛐蛐的東西就是獎項。
因為出道時間不算長的緣故,周易的華語獎項數量實際上是比不過那些大前輩的,但誰都沒想到他現在彎道超車了……
“周易日”這個概念,甚至還被內地不少偏傳統的紙媒引用了一下,只不過他們還算有點良知,知道打個擦邊球,加個雙引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