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17 威武霸氣的[逋逃藪]

自異人們天降以來,其光怪陸離的行為、形同瘋魔的言語,就為原住民們津津樂道。

飛機、大炮、火箭航母,手機、平板、電視電腦,雖然聽著像仙家手段,但畢竟看不見摸不著,也就聽個新鮮。

相比之下,異人們說的那些胡話、講的那些故事,琳琅滿目、精彩紛呈,很得原住民喜歡。

有人講《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榜》;

有人講《九尾龜》、《剪燈新話》、《燈草和尚》;

有人講“五胡亂華”、《資治通鑑》、《二十四史》;

凡此之類,不好說那些官宦士族喜歡什麼,販夫走卒們百聽不厭的是《三國演義》。

現今是光和元年,《演義》講的是七年後,也即以光和七年為起點的一段百年曆史。

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

這其中,有群雄並起、英雄輩出,有臨陣單挑、錦囊妙計,也有紅顏佳偶、叔嫂人妻。

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三顧茅廬、千里走單騎、舌戰群儒、長坂坡、當陽橋、苦肉計、空城計、諸葛禳星……

一幕幕的經典片段,都被原住民們熟記於心。

就連陳王裡的小娃兒們,都能搖頭晃腦來上幾段——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爾。”

“吾乃常山趙子龍也!”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某些心思活絡的玩家,趁著這股熱度,伐木削牘,將《三國殺》做了出來。天天在“護村河”畔聚眾博戲,門卒們的麥餅都輸光了,嘴裡還在唸叨“八神八廢”、“綠皮”、“狗卡”。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

原住民也最喜歡為武將排名爭論不休。

這個說關二爺怎屈居第五,那個說我孫吳諸將都不配在前十擁有姓名?

再後來,他們連“天下第一坐騎”、“丞相我悟了”的梗都懂了……

當然,原住民們也多有思慮審慎、眼見脫俗之輩。他們聽《三國演義》時,會將其與此方世界一一印證。

然後便發現,此方世界雖比《演義》多了異人、骷髏、[月光卷軸]等奇異事物,卻同樣有張角、劉宏、太平道、光和年號……

有人憂心忡忡,有人不在意。

雄霸屬於後者。

他身長八尺、虎背熊腰,體型與名字一樣霸氣,更是早早就被父親寄予厚望——“為首為長,當世無雙”,但其實是一個性情溫和的人。

不強勢、不好勝,隨遇而安,沒有多崇高、多遠大的志向。

平生所想,也就是在鄉中揚名、去縣中做官。平平淡淡,安安穩穩,侍候雙親老去,他也老去。

後來,異人天降,《演義》流行。

與許多心情失落的原住民一樣,他沒有在《演義》中聽到自己的姓名。

自此後,他雖不像裡中小兒嚷嚷著“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卻不止怎地,竟也對那些刀光劍影、戎馬生涯多了一絲念想。

甚至開始想象自己躬身於人前,口稱“主公”的畫面。

再後來,李漁殺死他“有心殺卻殺不得”的吞屍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