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人議論紛紛,有的說那玩家“孝思不匱,其行可嘉”,勸牽牛人成全其孝心;有的說牽牛人養牛不易,怎也要補助些財物。
說得多了,就有人問那玩家,身上有錢幾何。
玩家翻遍衣裳,只打堆出四五十錢。
牽牛人面色難堪,情勢隨之一僵。
忽有玩家道:“我沒啥錢財,卻也見不得人作難,願獻身上所有五銖錢助孝子盡孝。”說罷,取十幾錢予牽牛人。
牽牛人下意識接過。
過十息,又有玩家遞上幾錢。
再然後,原住民們紛紛上前,高聲贊那玩家“篤行孝道,金玉其質”,而後解囊相助,奉上錢物。
至集散時,牽牛人得錢六千,雖不如意,總好過讓人白白牽了去。
哭牛的玩家作揖謝過眾人,牽著牛離開。
人群散去時,眾人猶對今日之“孝行”、“義舉”熱議不止。
想來用不兩三日,這[東鄉]的街談巷議裡,便會多出一樁“異人孝子識亡父,謝集鄉鄰共義舉”的美談。
李漁騎著毛驢,綴行在病牛、玩家身後。走走停停,至天色入暮。
那玩家離開官道,牽著牛,專揀小路走。直走到一處亂葬崗,他終於回過頭。
淚漬塵土交織,如“鬼畫符”塗了一臉。在這荒天野地的亂葬崗前,尤顯得陰森可怖。
玩家咧著嘴笑:“這位小兄弟,別跟了。”
有八人從旁邊的野草地裡竄出,有拿短戟的,有提尖刀的,有使地趟刀的,一發撲上來。
李漁一拍[青驢紙]腦袋,使其化作一枚飄飄彩紙。那玩家看到,眼神一亮。
握住墜下的銅矛,李漁扭身一掃,打飛短戟、劈開尖刀。再欺身而上,將使地趟刀的一腳踢暈。
餘者一驚,攻勢立緩。
李漁收起銅矛,戟指而出,夾住飄飛的彩紙。
“喲,還是個高手。”為首那玩家,朝七人擺擺手,“哥幾個先停手。”
七人停手,有去撿短戟尖刀的,有去檢視地趟刀手的。剩下的,刀劍未收,依舊遙指李漁。
其中一人看著眼熟,分明就是集市上說“願獻身上所有五銖錢助孝子盡孝”的那一位。
“小兄弟跟著我做啥?”為首的玩家問道。
將彩紙納入懷中,李漁直言:“我買牛。”
“買牛?”那玩家笑笑,“這是我亡父轉生,怎能賣給你?”
李漁搖頭:“你這騙局手段不新鮮,不用誆我。”
哪有什麼“牛父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