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遠征軍成功登陸……見到東土的富庶,即便是如今不情願遠征侵略的世俗領主,怕是也會開開心心加入劫掠。”
艾莎莉雅嘆道:
“這個你倒是沒說錯。如果真的登陸東土,我恐怕都很難約束我手下的騎士們不參與搶劫。就算他們表面上聽我的,揹著我時,也一定會私下參與劫掠。”
沉浪說道:
“所以,一定不能讓遠征軍登陸。”
“不讓遠征軍登陸?”
艾莎莉雅眨眨眼:
“你是說,發動海軍主動攔截?這倒是可行,只要能打敗聯軍艦隊,運兵船倒是不可能登陸。可問題是,東土海軍近年雖然建設的不錯,可整體實力遠不如西大陸呢。”
東土本是陸權強國,以前因為敵人總是來自西域、漠北,因此只注重陸軍建設。直至瀛州開海,才開始重視海軍。
可瀛州開海才二十多年,西域、北疆也並未安定,隔幾年就有一場大戰,仍需屯駐重兵,不斷投入資源,能夠投入海軍的資源相當有限,又只區區二十多年時間,海軍建設就比較緩慢。
當然因為東土足夠強大富庶,這二十多年下來,海軍已經能夠在南洋與西洋諸國的殖民地艦隊爭鋒,但也只是能壓制殖民地艦隊而已。
這趟諸神聯軍遠征東土,西洋各海權強國,都會把主力艦隊派過去。那等軍勢,東土海軍不可能抵擋得住。
倒是陸戰,若沒有那麼多強者,勞師遠征的十萬大軍就跟送菜一樣。可惜諸神遠征軍中,偏又強者如雲。擋不住遠征軍強者的話,東土的陸戰優勢也便沒有了。
“靠海軍當然是不成的。”沉浪笑道:“我的想法是,高手主動出擊,在遠離港口的大洋上,截擊遠征艦隊。”
艾莎莉雅瞪圓雙眼:
“高手主動出擊?還是在大洋上截擊?這怎麼可能?那可是數以百計的主力戰艦,外加十萬大軍!”
沉浪笑道:“怎麼不可能?曾經有個姓張的將軍,只帶著八百悍卒,就擊敗了某個孫姓君主帶領的十萬大軍。還差點把那孫姓君主留下。”
艾莎莉雅還以為他說的是東土歷史——東土歷史悠久,單是有信史記載的歷史就有上萬年,連東土人都不清楚這上萬年的歷史當中,都發生過那些著名戰役,出現過那些著名大將,更別提外國人了。
因此艾莎莉雅並未質疑這八百破十萬的戰績,只道:
“那位姓孫的將軍一定是位一品強者,麾下的八百悍卒也一定都是品階不低的精銳。而他面對的十萬大軍,應該是缺乏強者,才被他擊破。
“但遠征軍不同,遠征軍裡強者雲集,無論空戰還是海戰,甚至水下作戰,都沒有任何問題。少數強者海上截擊,只會是送死而已。”
沉浪搖頭笑道:
“未必是送死。十萬大軍在海上可無法展開,能參與戰鬥的,只有少數強者而已。”
“強者可不是少數!少說也有十來位九階,八階、七階強者恐怕會有一兩百位。”
“但這麼多強者,不可能始終蝟集在一起對不對?他們是分散在整個艦隊當中的。”
沉浪微笑道:
“另外,若只是重點打擊教會艦隊,那麼除了死忠教會的世俗強者、領主,其他如你一般並不情願為諸神賣命的世俗領主、強者,恐怕未必會那麼積極地迎戰。”
“這倒是。”
艾莎莉雅道:
“不願為教會賣命的世俗領主、強者,怕是會藉口保護自己麾下的艦隊、士兵,呆在自己船上圍觀……
“但你這個想法還是太危險了。沒有足夠強大的艦隊後援,就只能出動極少數的強者,人數少就很容易陷入包圍,戰事不利時,連掩護撤退的死士都沒有呢。”
沉浪輕嘆一聲:
“你說的沒錯,主動主擊,截敵於海上,確實要冒極大風險。但這風險不得不冒。否則若讓十萬大軍成功登陸,後果將不堪設想。”
完了又笑了笑:
“不過我們也並不需要消滅整個遠征軍團。只要能將諸神教會的艦船大部擊沉,將教會精英大半擊殺,教會勢必失去對遠征軍團的掌控。
“而沒有了諸神教會的調合壓制,遠征軍團當中,那些彼此仇深似海的國家,怕是會立刻摩擦衝突,互相廝殺起來。一支分裂的遠征軍團,就不可能繼續渡海,遠征東土了。”
【求勒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