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元貞四年開年,交州總管李道宗的奏報來到了長安。
李道宗已率軍至番禺,也就是廣州,所過之處,交州各郡太守紛紛遣使來附。
交趾郡太守婁景更是親自到番禺來見,並獻上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圖冊,可以說歸附之心頗切。
交州九郡在漢時大部分是南越的地盤,後來為漢所滅,設下郡縣。
其實前秦之時,此處已然被納入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之內,之後有所反覆,到了漢時,則正式確立了統屬關係。
這裡的人口大部分都是南蠻,秦漢時陸續移民到此,形成了比較複雜的民族構成,風土人情也和中原大相徑庭,所以屢屢有人發起叛亂。
到了前隋時期,裴矩率兵撫平嶺南數十郡,其中就包括交州九郡,那時蠻族首領李佛子叛亂,隋軍只派了幾百人就將他捉住,押送回長安砍了頭。
由此可見交州之貧弱,只是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這裡成為了中原王朝流放犯人的地方,本地土著一般稱之為流人。
幾百年下來,流人和當地土著不停聯姻,形成了大大小小非常複雜的地方勢力,一個個都不很強大,卻屬於地頭蛇範疇。
同時他們也是標準的牆頭草,在晉末戰亂時期,誰當了南朝的皇帝他們並不關心,只要你有那個實力,咱們就給你磕頭。
時不時的還會鬧點事,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最後多數都是肝腦塗地的結果。
比如說南梁時,陳霸先就曾率兵靡平交州李賁之亂,回朝之後順便把皇帝攆下了臺,自己建立了南陳政權。
到丘和為交州總管,在這裡待了十來年,將此處治理的還算不錯,尤其是當年歸附蕭銑的時候,他跟來伐的寧長真先打了一仗,幾乎讓寧長真全軍覆沒。
後來主動歸降蕭銑,蕭銑便拿他沒什麼辦法,只能加意籠絡,北上河南的時候,甚至以其為東路大軍之統帥。
嗯,也是沒辦法,蕭銑把諸王都給殺了,也是無人可用。
而交州人感丘和治理交州十幾年,為政寬仁,給了交州人不少實惠,又能讓交州免於戰火荼毒,於是給他在當地立了碑。
有丘和打底,李道宗再來的時候,便沒遇到什麼反抗,順利的昭告交州諸郡,交州總管換人了,以後大家就都是大唐之子民。
交州人反應平平,北邊隔上一段時間就要換個皇帝,交州人身處偏僻之地,對北邊的變故也不太關注,早就習慣了這種情況。
李道宗到任之後,先用了一段時間安撫,接見各郡官吏,唯獨九真,日南兩郡沒有動靜,李道宗從各郡來人那裡打聽了一下,交趾郡太守婁景說的最為詳實。
那兩郡因遠離交州治所,跟林邑,扶南兩國交往很多,估計是得了那邊的支援,不欲為大唐臣下矣。
扶余和林邑都是南邊的小國,他們也都是秦漢之時跟中原有了交往,那個時候他們還屬於母系氏族社會,由女王統轄。
扶余要大一些,因與天竺往來的關係,扶余人信佛,性情比較溫順,對中原王朝向來恭謹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