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在乾國時期,簾子巷有一位攤販,靠做燒餅過活,生意不好,度日艱難。老闆便想換個花樣,利用碎米做鹹的米制食品。
經反覆試驗,他找鐵匠打了個窩形中凸的鐵勺,舀上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調好味的清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裡炸,炸成一個個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聞香而來,看到這金黃色的油炸米餅,都圍著油鍋買來品嚐。有人問老闆:“你炸的這種米餅叫什麼名字啊?”老闆說:“這種油作的米餅跟面做的燒餅差不多,中間有個窩,就叫它面窩吧!”於是,面窩就誕生了。
它的特點是:形正,兩面黃,外面酥,內面軟,中間脆。
現在在南鄭帝都,一般吃個牛肉麵,都要搞個把面窩一起下肚,才吃得飽。
聽著老闆一張巧嘴滔滔不絕的講述面窩的來歷,方言瞧了眼蓮兒,她已經開始抹嘴角的口水了,某蛟心想:“哎呀!講的我也流口水,餓了呀。”
“買了,再來一份牛肉麵,不!兩份牛肉麵!”
方言瞧了眼剛才聽見只要一份牛肉麵身軀略微抽搐的蓮兒,心有餘悸,要是忘記了她,估計會鬧一個月的脾氣,對於吃,蓮兒是認真的……
聽見要兩份,蓮兒開心的笑了起來。
吃完牛肉麵,啃下兩個面窩,某蛟拉著蓮兒出來,繼續去下一家。
“四季鮮美的湯包咯~!兩位客官,要不要來一份?”
“來……兩份!”
拿著兩份湯包,方言兩三口吃完,只感覺到一股熱湯順著食道流進胃裡,再看蓮兒,已經把熱湯濺射的到處都是,臉上滷醬都被洗掉了一部分。
來到下一家。
“老西南的豆皮,原鹿城的牛肉米粉,兩位客官要不要來一份?”
“兩份!”
緊接著,便是水餃、油麥燒、湯圓、冷淘、春餅、旋餅、澄沙糰子、宜利少、獻餈糕……
一蛟一貓,攜手走進簾子巷,從這頭進去那頭出來時,已經扶著牆壁走不動道了。
“先生,我感覺自己第一次吃飽,原來是這種感覺,好撐啊~!”
“對的,乃乃的,老子好歹是一頭蛟,那麼大的肚子,連江河湖海都能吞下,竟然差點就敗給一條小小的人類巷子,真是丟盡蛟臉。”
方言牽著蓮兒往湖邊的扁舟走去,嘴上說道:“慢慢的走動走動,消消食兒……吃飽了不能一動不動,容易發胖,到時候你變成一隻大胖貓,先生變成一頭大胖龍,那畫風簡直不敢想象,毫無威嚴。”
一路走回到扁舟,路上偶爾有行人會心一笑,指著她們這一大一小就對身邊的同伴打趣道:“這一瞧就是外地來的,今兒趕早去了……”
“人類太恐怖了,差點就用美食征服了一頭世間罕見的蛟龍。”
方言暗自嘀咕,拉著蓮兒走上扁舟,躺在搖椅上一動不動,泡了一壺茶,拿出煙桿子砸吧兩口,望著天空,如一尊雕塑。
雖然看起來某蛟如死物一般,腦子裡卻在百轉千回的胡思亂想,心道:“看來在南鄭王城,不但人可以吃的很好,即使動物待遇也很高,剛才瞧著,養馬的人有專賣切得很細的草料商販,送貨上門,養狗的有專門送狗糧的,養貓的有專門送貓糧的還會附贈兩條小魚,真的很周到……看來,生活在南鄭王城,生活幸福指數還是挺高的。”
望著天空,看著各類明暗交織的紋理線路,方言只知道奉其為真龍的北塘國如今依舊健在,且小日子過的不錯,但是具體的生活水平有沒有南鄭帝都這般美好,她沒有親眼瞧見,不知道情況,對於天機演算即使再如何得心應手,也不會體現在百姓的吃穿住行這些生活瑣碎小事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