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輪崗可休假兩天,可累積休假,隨時聽召。
而最大一點區別,朱棖半廢了子承父業的繼承軍籍制度,用更好的累世俸祿制度來替代。
每服役軍籍一年加十文,子承父業可繼承軍籍並享累世俸祿。
百年軍籍一兩銀,千年軍籍十兩銀,大明萬年人均百俸銀。
這就是朱棖提出的強軍口號。
每月月末發放俸票,持有俸票者可前往藍城王府錢莊兌換俸銀,俸祿不以其他物品等價替代。
為此朱棖已經請寶泉局的人來製造特製軍票。
朱棖要培養一個又一個的軍人世家來維護藍城王府的利益,以此來保證藍城王府不倒。
傷殘撫卹制度和殺敵人頭制度基本不變,照搬通行,這沒有什麼可改變的,本身這條制度就很好。
兩萬五千兵馬的軍營,三個伙伕營,總計五百人,每個伙伕營灶臺五座,每個灶臺十二個鍋臺,空置著十二個伙伕營。
每到上午十點,軍鎮上空都會飄起濃濃的青煙,像是燒鍋爐一樣。
營中飯食可不是私廚,工地伙房,更不是公司食堂,想吃什麼可以挑選。
三十天重樣那都是必須的。
不過,目前為止朱棖的待遇還是很好了,每天見油花,三天可見肉,吃到什麼時候算什麼時候。
主要是,這些莊稼漢子們太瘦弱了,跟普通衛所兵的差距一眼可見。
至於比力氣這些,就更沒臉說了。
需要養肉來保證體力跟得上高強度的訓練。
“多來點,再來點,再來點!”
朱棖坐在三伙伕營的大廳內,瞅著一個真的如鐵塔般的壯漢打飯的場景,嘴角就忍不住的一陣抽搐。
這個人在整個府兵兩萬五千人中非常出名。
叫雷堂,據說是這人出生的時候,剛好下暴雨,閃電劈焦了正堂後方的一顆樹木,其父親便以雷堂為其命名。
如果這兩萬五千人的府兵都和這人一樣能吃,他覺得他根本養不起府兵。
雷堂因為老是喊著多加飯,天天嘟囔著吃不飽,伙伕營的營長不相信的做了一次測試,大白米飯七寸見方的木盆,雷堂一個人吃完才打了第一個飽嗝。
什麼概念,半斤米!
活生生的飯桶。
這件事被朱棖知道之後,偷偷給伙伕營營長下令頓頓管飽兩天。
第三天五百斤的鐵木樁,雷堂兩手一抱抗在了肩頭,走了一百二十步。
可將朱棖給驚呆了。
然後他讓人調查了雷堂的親朋,這才對這人有了大概的瞭解。
雷堂的命運也是悽慘,小時候因為飯量太大被賣掉,先後幾次都因為吃的太多被轉手賣掉,後來遇到了山匪落草為寇這才長成,老朱正式建立大明之後勸匪歸田。
雷堂所在的七嶺寨改為七家鎮,下屬七村,其中雷家村就是以雷堂這個七當家為名,多是避難難民。
之後就簡單許多,聽聞了他一路上撒糧誘惑之後,雷堂就決定上路來塞北,但跟著雷堂來的人數並不夠,一路上零零散散的收攏了五百人,這才在他這裡報名。
如果不是如此,第一個來到蘭縣的還真不一定會是程家村。
朱棖並沒有打算將雷堂召入新兵,因為這人雖然殺過人,起過義,動過刀子,但真不如程立時這些人。
雷堂秉承了匪徒的一貫作風,望風而逃。
元騎進攻軍鎮的時候,雷洪帶著村子裡的人躲在了高嶺的一個山坳中,直到戰事結束收攏府兵的時候,這才被發現。
這要是不磨練,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給他來一次臨戰逃亡。
當然,這僅僅是個例。
人多了,人才自然也就多了。
“殿下!”遠遠的一位百戶在灶臺前對他施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