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楊羽不喜人管束,每天被蘇星河追著屁股後面,煩都煩死了,所以拍手叫好的把這什麼掌門之位讓給了大哥。
楊念和楊羽性格相差不小,小時候的楊念也有些調皮,但隨著越來越大,反而穩重了許多,明明只有六歲不到,卻像個小大人一樣的照顧和遷就弟弟妹妹,這讓楊過心中大為寬慰。
蘇星河打量了楊念一眼,發現這位小公子的模樣也十分俊秀,很附合他逍遙派的收徒標準,於是就歡快地同意下來。
為防再出岔子,他當即就拉著楊念去修煉北冥神功了。
這幾年,楊過也相繼和趙敏、周芷若、阿珂、喀絲麗、王語嫣、木婉清、程英幾女誕下了子嗣。
其中趙敏和木婉清生的是兩個兒子,得知這個結果的楊過,頓時兩眼一黑,有些頭大。
而其餘幾女,都生下了一個女兒。
轉眼過去三年,蒙古與諸國混戰,遼、宋、西夏和吐蕃都不約而同地對蒙古發兵,遏制了蒙古向外擴張的恐怖速度。
明國也受蒙古侵擾,但好在如今的明國已經擁兵八十萬,控甲三十萬,絲毫不懼蒙古派來的十萬大軍。
考慮到趙敏的感受,楊過從未讓她上戰場指揮,而是放由小昭和霍青桐作為軍中參謀,配合陳近南等一眾將領負責出兵抵禦。
二女一個通曉陣法變化,一個頗具軍事才能,再加上陳近南這位總軍師領兵指揮,僅是五萬人就擊退了蒙古大軍。
在徹底擁有對抗蒙古的實力之前,楊過還沒有過早的暴露自己的實力,許多兵馬都藏在神龍島等遼東島嶼之中。
西夏、吐蕃佔據地理優勢,尚能面前與蒙古周旋,大宋能兵強將良多,雖被攻陷了不少城池,但眼下勉強能再堅持幾年。
而之前就已經國勢衰微的遼國,終於抵禦不了蒙古的鐵騎,最終宣佈滅國。
好在提前就察覺到的楊過派人救出了蕭峰和耶律楚材一家人。
蕭峰是他的義兄,自然不可能見死不救,而耶律楚材有著出色的政治才幹,楊過便想招攬他進入明國,擔任三公太師之職,也就是輔弼國君之官。
耶律楚材頓時受寵若驚,一番推辭後無奈答應下來。
不過為了感謝楊過對他們一家人的救命之恩,耶律楚材便將女兒耶律燕嫁給了楊過,說是感謝他的救命之恩,其實也是想借由女兒,在此處找一個靠山。
楊過本不想答應,但耶律楚材說他要是不答應,自己就不擔任太師後,楊過就只能應下了。
儘管事後招到了眾女的一陣白眼。
而一群小傢伙們聽到爹爹又要和新姨娘結婚了,在喜宴上蹦蹦跳跳地歡笑打鬧,屬實把楊過給看呆了。
還真是一群好大兒。
有了耶律楚材輔政,蕭峰和耶律齊的加入,明國的實力無疑又壯大了幾分。
當得知耶律楚材在明國擔任太師一品高官後,那些被滅國的契丹人,也紛紛湧入明國,有的則是想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有點則是想參軍,以報國仇。
對此,楊過自然是欣然接受了,兵力無疑又是擴充了不少。
而契丹人勇武,在戰場上只要利用好了,便是一大殺器。
轉眼間,又過了四年,蒙古的兵馬已經被各國消耗得只能收攏在一起對付宋國,眼看即將到了趙宋危亡之際,襄陽城破之時。
楊過統兵百萬南下,以破竹之勢滅掉了忽必烈的南征大軍,眼看襄陽之危將解,他卻繼續揮兵南下,直到兵馬來到趙宋的國都臨安。
面對百萬精兵,臨安城中人人自危。
楊過於城外殫述趙宋皇帝的所有罪狀,引得城中百姓紛紛附和,見大勢已去,城門守將直接開啟城門,放了楊過等人進去。
最終趙構退位,楊過則把那些奸臣統統斬於市集,以昭天下。
將趙宋的所有兵馬收攏後,明國的勢力儼然達到了一個頂峰,之後以席捲天下之勢,徹底將蒙古趕回草原,平定中原諸國,建立大明王朝。
功成身退的楊過並沒有留在京城享受紙醉金迷的生活,而是帶著諸女遊戲人間,時不時的回山海關的王府小住幾日,偶爾又回到情谷,待上一年半年,好不自在!
此時已繼任皇位的朱思淼來到寢殿前的一座石碑面前,看到父親親手所提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八個字時,心中的所有的困頓,彷彿在一瞬間,都忽然明朗起來。
……
本書到此就算是完結了,結局或許不是很圓滿,但很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援,希望看到末尾的看官大大們能在這句話下留一條評論,我也很想知道真正看完的有多少人,這樣我會非常非常之榮幸!
這裡再次感謝大家,我們江湖路遠,就此別過,山高水長,後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