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越之言,食古不化也!”
枯瘦冷峻李相起身,身如麻桿般搖曳,聲音卻金石玉律,聲浪滾滾。
“當年,周武王屍骨未寒,便禍亂大生,發難者恰是各個諸侯!
又談何拱衛天子?談何拱衛王室?
諸侯相互如仇敵,相互攻伐而不能禁止,以鄰為壑而踐踏民生……
數百年來,諸侯割據,兵戈不斷,戰亂不止,民不聊生。
凡此等等,封建諸侯豈非天下禍根哉?!”
李斯一番話痛切肅殺,所言又無不是諸侯制要害,群臣神色又是一變。
朝臣博士卻嗡嗡的議論不止。
……
“臣,叔孫通轉呈山東遊士奏章!”
一言落點,舉殿驚訝。
朝會者,君臣之議,是為朝議。
遊學士子為庶民,故為野議民議。
“念!”皇帝淡然道。
叔孫通展開一卷,高聲唸誦起來。
“臣,等山東(函谷關以東)遊士二百一七人,啟奏皇帝陛下:
大亂初定,天下思治,流民思歸。
我等布衣遊學之士,痛感天下失治之苦。
為此,懇望皇帝陛下封建諸侯,我等願各為良輔,使四方有治,使黔首有歸。
如此,則天下大幸也!”
唸誦完畢,叔孫通高聲補充道,“民心即天心。
士為天下根本,得士之心者得天下!
臣贊同天下士子之議!”
“轟隆隆……”
又是一道道悶雷。
庶民野議但以上書方式呈現,往往是最為重大的民議,甚或可被視為某種天意。
嬴政的心情瞬間跌落到冰谷,大殿如同幽谷般沉寂。
……
“即將上演焚書令了嗎?”
史上,焚書和坑儒,是相隔一年時間的兩件事,燒書第二年,活埋了一批術士。
歷史,永遠是勝利者書寫,為了證明始皇帝的殘暴,把兩件事硬生生組成了一個成語,將秦始皇釘在了恥辱的豐碑上。
坑殺術士之後的第三年,陳勝、吳廣起義。
遂,項羽屠戮咸陽。
之後便是楚漢之爭,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只是,政哥的確很冤枉。
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把民間的書籍燒了,國家圖書館裡面還典藏了先秦古書。
真正把書燒了是楚霸王項羽。
一把火把不僅燒了阿旁宮,還把很多先秦古籍連帶著付之一炬。
秦始皇給楚霸王背了2000年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