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沒日沒夜地打仗,戰士們很疲憊,日軍也是,日軍還吃不飽餓肚子加上彈藥逐漸減少,困難更多。? ?火然文??ww?w?.r?a?n?w?e?na`com
因此,為了應對彈藥缺少的問題,日軍增加了近身白刃戰的次數,現在三營殺上葉山村的高地,日軍沒開幾槍,就衝下來,和三營進行拼刺和肉搏。
剛開始,日軍仗著俯衝俯攻的優勢,逼迫三營無法攻上去,雙方在半山處拼死肉搏,伴隨著槍聲手榴彈爆炸聲,處處危險,時時要命。
但是時間一久,152團的一營援兵來了,來了一個連,加上日軍飢困交加,越來越無力,三營逐漸把局面扳了回來。
以前矮粗的鬼子,渾身蠻力,不管是突刺還是打壓刺這種比蠻力和速度的刺法,中國兵沒有幾個打得過鬼子。
三營的兵大部分是小組配合,動用各種陰招損招來分散鬼子注意,用得最多的是地面上的沙土石頭等。
如果單對單拼刺,也是利用靈活多變的技術來和鬼子周旋,瞅準機會刺一下,刺不中就馬上撤出來,很少和鬼子拼蠻力。
可現在不一樣了,鬼子由於又餓又困,加上這個高強度的拼刺,手腳逐漸無力,三營的戰士們索性動用起蠻力來。
隨著不斷的突刺打壓刺,鬼子被搞得手忙腳亂,不住地後退,可後面是山上,這一退就退到三防四防位置了,一路逼著上了山頂。
日軍大概一箇中隊的人,現在被三營加上一營的一個連,四個步兵連五百來人,給逼得連山頂都要守不住了。
不過這股日軍明顯是殿後部隊,此時見雲頭山的大部隊也扛不住中**的猛攻,在往後撤退,這支殿後的日軍,也開始了向後慢慢撤退。
三狗是很想繼續乘勝追殺的,但看到這股日軍慢慢和雲頭山日軍大部隊連在一起,就不敢放任部隊向前衝殺了,不得不叫號兵吹響了撤回來的號聲。
現在畢竟是營長了,要是以前連長時候,三狗肯定是帶著全連往裡猛衝,雖然殺得很過癮,結果底下的戰士傷亡率很高。
師部的文書統計過,三狗的部隊雖然一直戰功赫赫,但傷亡率也是非常高的,這個和主官的風格有關,三狗以前連自己的生死都不顧了,自然是全連到處拼殺的。
如果說淞滬和南京都是保衛戰,都是屬於被動的作戰,那些傷亡巨大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自己避不開,退也是死,進也是死,還不如拼死向前。
後來到了三義寨和萬家嶺,這兩個地方,到了戰役中後期,大部分是屬於主動出擊,都是想著要捕殺日軍師團長,不顧傷亡地不斷地往裡突擊。
這次到了上高,雖然也有捕殺日軍師團長的這個巨大誘惑,但這次三狗卻要換個打法了,不能像以前那樣帶著全連死突死衝,到最後造成全連傷亡慘重。
現在做了營長後,三狗的戰場大局感也慢慢出來了,隨著視野的開闊和肩上的責任不同,三狗不再是一個只知道打仗的連長了。
現在更多的是配合師、團主力,依託主力和優勢地形、火力,相互依靠和牽制,在穩步中尋找戰機,然後根據戰機和軍令,酌情殺出。
看起來有些老成持重,但肩上擔著好幾百人的責任,就知道不得不要老成了。
但在戰機的捕捉、和捕捉到戰機後的勇猛果敢,三狗還是高人一著的,相對平級的步兵營長來說,三狗在整個74軍內都屬於佼佼者。
因此三營有時候會不遵守或是違反一點上面的命令,當然更多的是進攻時候,但每每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面對這樣的三營和營長,不管是團長還是師長,都是很喜歡的,對於這種區域性的“違抗”命令的行為,也是默許和寬容的。
有時候甚至在軍事計劃之內發現三營的異動後,根據其變化,馬上作出相應的計劃改變,甚至不惜動用全團的資源來配合三營的作戰。
這些東西都是建立在多次作戰帶來的效果,並不是因為三狗有關係或是和上面團長關係好才會這樣。
不管是團長還是師長,他們肩上的責任更大,肩負的人命更多,更不會拿這麼多的人命來開玩笑,更為謹慎和要求穩定。
但他們恰恰是發現了自己過於穩定和謹慎,會導致整個部隊遲滯不前或是不夠靈活機動,久而久之,部隊的競爭力將會下降。
鑑於此,他們會去發現靈活性和勇猛性兼具的屬下,在區域性的、有限度的程度下,輔以相助,來啟用部隊的靈活機動性。
正如三狗現在喜歡使用八連來作為主攻和追擊,因為八連長狗腿是個勇猛且“狡猾”的指揮員。
而九連一般是以防守為主,因為九連長打鐵儂本分實在,執行任務不打折扣,加上他的部隊大部分讓你是從山地戰出身的。
在寶華山時候,九連的兄弟們大部分是以弱兵的姿態來對抗強大的日軍,所以在防守上,頗有心得。
而七連,則是深受三狗、秀才幾任連長的影響,攻守兼備,靈活勇猛,這樣的部隊一般作為機動預備隊,在最關鍵時候殺出。
不過,一般也不會把某個連一直作為預備隊,首先會讓其他的連隊感到不公正,憑什麼他們老是先打頭陣去犧牲,而預備隊等著摘果子。
其次,不管那支部隊,長期的久疏戰陣,是非常不利於發展和壯大的,老兵之所以老兵,就是要不停地在險惡的戰場上錘鍊。
大浪淘沙,不斷地淘汰,剩下來的,即使不是金子,也是個好石子。
也正因為大浪太多太頻繁,淘汰走的人太多了,讓三狗不敢再去結交過多的基層士兵了,那種不斷失去兄弟性命的悲痛感,實在是難以忍受。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些都是鮮活的生命啊,在最青春最光彩的年齡裡凋謝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有太多的還只是個孩子,十六七歲的人,其實就是個孩子,很多東西都沒有品嚐過,比如男女之情、男女之事等。
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都沒有經歷過,就凋謝了,如同一個蓓蕾花骨朵,還沒等到綻放,就已經被折斷枝條了,在生命迎來綻放的時間前一刻,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