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秦揚,秦王貌似更看重洛蔚寧。
洛蔚寧受寵若驚地走到中間,秦王踏下臺階,拿起金腰帶親手贈與她。她低頭躬身,雙手接過。
“謝秦王殿下,末將定不負所託,早日平定叛亂。”
楊晞看著洛蔚寧接過金腰帶,環視了在座眾人,眾多將官皆是驚訝的神色,只有秦揚滿臉嫉妒,目光殺機洶洶,讓她不由得為洛蔚寧捏了把汗。
秦揚自恃將門出身,傲慢而妒忌心重,她以為僅是個奸險小人,沒想到在這次平亂中多次出謀劃策,頗有將帥能力。這次若不把他和高太師一同除掉,恐怕後患無窮。
當秦王轉身回座位的時候,楊晞匆匆看了一眼,就感受到他臉上露出的微笑是對洛蔚寧發自內心的滿意,而且還隱隱藏著一絲想法。
她心裡忽然閃現出一個大膽的猜想,秦王對洛蔚寧或許是改變想法了。
從洛蔚寧第一次受命生擒柳澈的時候就可以猜到,秦王出征前必然受王敦唆擺要置洛蔚寧於死地。但經過多場戰役,洛蔚寧的表現讓秦王起了惜才之心。比起殺掉她,秦王更想把她留下來吧!
楊晞想到這些,懸在心頭好幾個月的憂慮終於有了些許放鬆。
封賞之後,一如既往地商談接下來的戰事。
秦揚又率先站起來請命,“匪軍在桃州慘敗,氣數已盡。姓柳的女匪手下兵力也折損過半,想必她已逃回檀州,末將願領兩萬員重新南下收複檀州。”
秦王猶豫不定,目光投向將官們,“諸位有何見解?”
秦揚的請命只有少數人附和,大多數因為靖亂軍在檀州外消耗半月無果還心有餘悸,反對短期內再出兵檀州。
洛蔚寧見眾人議論紛紛,轉頭對身旁的餘軍師小聲道:“軍師以為如何?”
餘軍師提點了幾句,洛蔚寧頷頷首,隨後站起來拱手道:“秦王殿下,末將請求領五千人作前鋒,協助秦將軍收複檀州,並招安柳澈。”
“洛將軍何出此言?”
洛蔚寧便將餘軍師方才對他說的用兵之道再複述了一遍,“從匪軍內訌以來,除了柳澈軍隊,其餘皆變得渙散驕縱,對付這樣的匪軍,只需少部分靖亂軍配合廂軍即可。而末將與秦將軍合力收複檀州後,可對匪軍形成南北包抄。若再招安柳澈為朝廷所用,那平叛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洛將軍所言有理。”
秦王和其他人聽後都認可地點著頭。
洛蔚寧拾了餘軍師的牙慧有些不好意思地道:“這是前軍餘軍師的高見。”
楊晞看她這老實樣,忍不住掩唇偷笑了一下,這一笑剛好被洛蔚寧發現。洛蔚寧更是羞得滿臉滾燙,低下頭嘟了嘟嘴。
………
慶功宴後夜幕已降臨,秦王回到行宮又召見了秦揚。
花園走廊上的燈籠亮起明亮的燭光,秦王和秦揚緩緩走著,幾名內侍在身後三步外跟隨。
“你就沒什麼想問本王的嗎?”秦王平靜道。
自打秦王賞賜洛蔚寧麒麟金腰帶後,秦揚的心情就十分沉重,一番話憋著,如鯁在喉。現在秦王問起,他便道:“今日殿下賞賜洛蔚寧金腰帶,在場官僚皆以為賞賜過甚,末將同樣想不明白。這……”秦揚猶豫了片刻,“這無疑是給洛蔚寧記了一大筆功勞,若她回到汴京得以升遷,於殿下而言恐怕不是好事。”
“洛蔚寧出身卑微又年紀輕輕的,在戰場上有如此表現,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可她終究是魏王的人,還望殿下想想王縣公的提議,想想貴妃。”
秦王想起他母妃還在冷宮裡,受她的牽連他也被冷遇。太師高縱和舅父王敦力舉他成為靖亂軍主帥,正是為了讓他攢取軍功,重新獲得趙建的寵信。出征前王敦勸誡過他要趁機除掉洛蔚寧,莫讓他得勢壯大魏王的勢力。若能憑借平定叛亂的功勞坐上太子之位,便能救出王貴妃了。
然而透過這段日子對洛蔚寧的瞭解以及他作戰的表現,秦王忽然生起了愛才之心。
“這個洛蔚寧心思少,純正率真,不像是那種喜歡黨派之爭的人。”
“可這樣的人容易控制,就怕她被魏王一黨利用對付我們。”秦揚爭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