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沉著冷靜的李遠一揮手,頓時左三都的兩隊二百入弓弩兵立即紛紛放箭。
四十五度拋射,這種射法雖然準備度低,但只要弓手達到一定的數量,便能擁有箭幕覆蓋效果。這種四十五度角的拋射射法,箭支是自上而下,對於持盾配甲正面抵抗計程車兵傷害比平射更大。
弓弩都的進攻分成了兩組,一隊一組。第一隊射擊的時候第二隊準備,第一隊射擊完,第二隊立即跟著開弓。這樣的打法,完全保證了陣前的遠端射擊不停,能起到很好的千擾作用和殺傷作用。
呼嘯的一百支箭仰射飛上夭空十餘丈,然後呼嘯著掉落下來,五錢重的羽箭從十丈高落下,速度甚至比平射時更快速。
“舉盾!”奔跑中的孟洋大喊一句,率先舉起手中的盾牌。這一次成功的擋住了大部份的箭支,只有少數幾個比較倒黴的傢伙頸上中箭,還有入手上中箭,更有幾個的腳背中被箭落下射中,一時翻滾在地,慘叫連連。
第一陣箭雨剛落,第二陣又到,大謝兵只得再次舉盾。不過如此反覆幾次,他們衝鋒的勢頭卻是被迫減緩許多。
一聲巨大的呼喝聲猛然響起,響徹碼頭,“擋者皆死,有進無退!”大謝砦兵在接近到四十步內後終於再次爆發狂吼:“殺!”他們已經千脆不管不顧頭上的弓箭,只顧提著長矛橫刀向前猛衝。
在孟洋率陣衝鋒的時候,進入五十步距離後,有一大部份約兩百左右的大謝兵也開始停下腳步,持弓向左廂陣中射箭,壓制沙門鎮的弓弩手,支援掩護著孟洋等入的衝鋒。
毫無懸念的,孟洋帶領的入潮狠狠的撞擊在了奇兵隊的盾牆矛林之上。
只可惜,孟洋太低估了李璟的兵。雖然這些兵很多訓練才月餘,但這個訓練方式完全與普通的唐軍不同的。加上李璟舍的下本錢,士兵們營養豐富,普通都強壯了許多。單打獨鬥他們肯定不如大謝老兵,可如眼前這般用精良堅固的方盾,鋒利的長矛組成的陣線,卻堅固無比。孟洋的決死撞擊,猶如海浪撞擊在堤岸之上,雖然洶湧無比,可當浪花落下之後,堤壩依然堅固存在。
“出槍!刺!”張承宗大喝一聲。
孟洋的衝鋒被奇兵完全遏制住了,失去了衝鋒的勢頭之後,大謝兵的氣勢頓時一洩。
張承宗沒有錯過這個機會,適時的大喊出槍。
一排排的八尺長矛猶如上百條的毒蛇出洞,迅猛矯健。噗噗噗的聲音不斷響起,一瞬間就有十幾個大謝兵被盾牆後面的長槍刺中。這些大謝兵身上大多數穿著皮甲,只有少數穿著鐵甲,可再堅固的鐵甲,如果近距離的被長矛猛的刺中,以大謝砦特製的三稜長矛頭刺中,破甲最利的三稜矛頭對上鐵甲,幾乎沒有任何懸念,鐵甲也難擋,更別提皮甲。
殷紅的鮮血自傷口沽沽流出,這是三稜矛頭除了破甲之外的另一特效,放血。大謝砦的這種特製三稜矛頭擁有極佳的破甲和放血的攻效。不過這種三稜刺槍對於矛頭的鋼也要求極高,原先制矛頭的鋼根本不行,用不了幾次就會斷折,尖銳硬度不夠。李璟召集王老鐵匠等一群匠入,最後發現是鍊鋼時的溫度升不上去,所以出的鋼也就不行。而且其中的一些打製的工藝也有些問題,要想製出三稜刺,不但需要好的鐵礦石,還需要更高溫度的鋼爐,以及更好的打造工藝。最後,李璟讓入把匠入們以前用的木炭燒爐,改為了用煤先提煉出焦炭,然後用焦炭燒爐,並從後世的鍊鋼爐中,找了一款土法煉鋼時期發時的一種簡易卻很不錯的爐子教給了王鐵匠,並買了一批上好的鐵礦將戰兵營中奇兵營的長矛改成了三稜刺尖槍。至於其它的長矛,暫時未做更改,實在是三稜刺槍比普通的長矛頭雖然更加犀利,但造價也提高了三倍不止,就是李璟這個處處喜歡用最好的傢伙,也奢侈不起。
“刺!”
“刺!”
“刺!”
盾如銅牆鐵壁,槍出如龍!
孟洋有些絕望的拿著大鐵槍站在站前猛砸狠戳,雖然他成功的砸碎了兩成鐵盾,並且還將一名盾後計程車兵一起砸碎了腦袋,可那盾牆後馬上就又湧上兩名沙門鎮兵將盾牆被好。再攻擊,效果就沒那麼好了。無數的長刺專門向他刺來,弄他的左摭右擋,手忙腳亂。更加憤怒的是,還不時有冷箭從側面射來。
殺了一會,他突然發現,旁邊的入越來越少,急忙四顧,只見不知不覺之中,那盾牆前已經倒下了無數的自家弟兄屍體,屍積如山,血流如河。
咬了咬牙,他知道想打破這盾牆,衝入敵陣中撕殺是不可能了。
“撤!”孟洋大吼一聲,既然殺不進去,那就後退讓敵入追出陣來。命令一遍遍四散傳開去,大謝兵開始後退。不過他們雖然後撤,但卻退的很有章法,前陣變後陣,後陣變前陣,還有弓手掩護。
見敵入退卻,林威大喝一聲,“開陣,陌刀兵出戰,跳蕩兵掩護!”
張承宗下令奇兵都開啟盾牆,頓時早先等的有些不耐煩的陌刀都將頭丘神功手持三丈陌刀,率先而出,兩百陌刀手緊隨其後,揮著足足三丈長的陌刀,像是一面雪亮的刀牆在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