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家的江文延以後要讀書,不管以後能讀到哪一步,秀才及舉人還是進士,都不能夠因為他們經商斷了他的路子。
一個家庭只要入了商籍,那麼後輩子孫的科舉路就斷絕了,所以得想個辦法規避一下,於是才有了把產業掛在下人名下的路子。
這便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一般來說,所有的官宦人家,都會有自己的路子做生意,把自家的產業掛在簽了死契的下人名下,然後再以他們的名頭做生意,賺了錢,又沒有斷自己的路。
否則,單單靠幾個莊子的出產,靠朝廷發的幾個俸祿,不貪汙受賄,如何能夠維持他們奢華的生活需求?
除非是家裡有礦,否則又如何能夠多到奢華的享受生活?
想要有高貴的身份,又要保證活質量,基本上都會走這一條路。
所以江文珠就是按照他們大多數人走的路,把產業掛在了管家蔡運生的名下。
而掌櫃的楊路達,這是安排了釀酒房裡面的一切事宜,並且還跟鋪子裡面的江文珊相互交接,是的,現在就放鋪子裡面的生意是江文珊在管著。
因為她自認為是長女,想要在掙錢這方面多多出力,二來他也確實口才很好,心很細,足夠八面玲瓏,有能力管好鋪子裡的事情。
最開始的時候是林氏跟江文珊一起管著的,現在林氏已經從酒坊裡面解脫出來了,江文珊一個人就一個把所有的事情處理好。
江文珊的能力很出乎江文珠意料,原本她去鋪子裡面做事的時候,膽子很小,但是就因為是長女,覺得自己應該幫母親的忙,不能把所有的擔子都給妹妹挑著,得讓姜文珠輕鬆一點,於是硬著頭皮上了。
後來做的多了,見識了各種各樣的人,又有江文珠在一旁鼓勵她開導她,加上鋪子裡的生意越來越好,那種每天過得充實,每天有沉甸甸的銅錢入手的感覺,讓江文珊逐漸拋棄了膽怯,慢慢的放開自己,到最後徹底的愛上了這種忙碌充實有意義的生活。
江文瑚和江文寶,也會來鋪子裡面幫她,而且每天至少幫兩個時辰,用江文珠的說法就是,人不能跟社會脫節,要懂得勞動的必要性和勞動的重要性,不能夠只享受生活,而不為生活奔波,這會讓人忘了生活的本質。
其實說的那麼高雅,也就是人不能太懶,太懶了,就會感覺不到生活的艱難和快樂。
所以即便家裡的近況好了很多,能賺到很多錢,完全不用為錢發愁,但家裡面的孩子,都要很勤快的做事。
其實,家裡面的酒存量很多。
為了保證送到邊關的酒不斷貨,他們每每在收果子的時候都會多收一些,多樣一些,反正人手足夠。只要做好了就不賣出去,讓市面上的就保證在一定數量之內,不知道亂市場的供應量,那麼多釀一些酒,又有什麼關係呢?
更何況工人們釀酒拿錢,拿到的工錢是多還是少,跟他們釀酒數量有關,為了多拿工錢,工人們釀酒的積極性可是很高的。
除了每個月固定給邊關送酒,林氏他們還要在縣裡面再賣一些酒,當然賣的數量不多,這也是為了藏拙的意思。
“姐,你現在要用麥子釀酒,那這個麥酒好喝嗎?”江文延問。
“這我怎麼知道呢?”江文珠笑道,“反正就是試試,糧食酒應該都挺好喝的,應該不會比果酒差。”
其實釀還想釀一釀高粱酒,米酒,玉米酒,青稞酒……可惜這些植物要不然要不是中的數量不夠多,要不然就是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