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哥,麵粉的價格確實是你說的那樣,二塊錢一斤。透過我的調查,麵粉缺口很大,主要原因是這裡的人口大部分是從關內來的,習慣吃麵食。但因為尹秋市特定的氣候所限,小麥產量極低,每年大約只有二三百噸左右,而尹秋市人口約二百萬人,這個產量顯然不能滿足需要。我估計,缺口大概在一千噸左右,如果按你的判斷,以後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那這個缺口還會進一步加大。所以,麵粉的前景我非常看好。”
“再說木材,這裡是林區,供應不是問題。我問了,木材加工廠的方子木才四十塊錢一方,敞開賣。如果我們用量大的話,價格可能還要便宜一些。我想,紅松最好的用途是打傢俱用,或者是打門窗,當梁和檁是不行的。所以,最好不要販原木,咱就販方子木,價格又便宜,運到關內還好賣。”常兵介紹完情況,就不再說話了,讓王永梁消化這些資訊。
琢磨了一會,王永梁說:“你說的這些情況和我原先的判斷差不多,一定程度上還更理想了一些。那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運輸問題了,從關內往這運麵粉不成問題,我已經解決了。不知道往關內運木頭,這裡能搞到車皮嗎?”
常兵搖了搖頭,為難地說:“不好搞,我在車站沒什麼關係。”
王永梁聽常兵如此一說,也不奇怪,這個事情有多大難度他能理解。若非他因緣際會,與王祥穗姑侄相認,要想在水北市火車站搞到車皮,那也得費一番功夫,這是勿庸置疑的。
但是,火車運輸這個通道必須打通,否則必然嚴重影響他接下來的計劃。
永梁沉吟著道:“老常,你知道現在管車皮排程的這個人是誰嗎?”
“只知道他姓賈,叫賈長青,是車站排程科長。別的一無所知。”常兵答道。
“明天你找人打聽一下他的基本情況。”
“好的。”常兵答應道。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常兵就出去了。吃罷早飯,王永梁想:“這個賈長青還不知道能不能搞定,但麵粉的事是必須搞了。這個事不能再瞞著姨媽了,我得跟她說說去。”想罷,起身就往姨媽家走去。
到了姨媽家,見只有姨媽和母親在,心說,正好,有其他人在還真不好說呢。
“姨媽,我想在尹秋市設立一個麵粉銷售處,把咱生產的麵粉銷到這裡來,你看行嗎?”永梁先徵求齊東霞的意見。
“我看行。這裡關裡的人多,不大習慣吃大米,還是喜歡吃麵食的多,但這裡的氣侯種麥子不大行,產量很低,所以麵粉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齊東霞腦子非常好用,三言二語就把大形勢說清楚了。
“好。我想這樣安排,你看妥不妥當。我準備讓常兵當經理,他年齡大一點,在社會上也趟得開,對我呢,暫時看很忠心,時間長了就不知道了。我看玉山哥現在也不上學了,就讓他去當個副經理,一來是煅練煅練,以後可以挑更重的擔子,但現在他顯然還不行。二來也多雙眼睛盯著,畢竟這是咱自己的買賣,防人之心不可無啊。”王永梁說道。
“行啊,這是好事啊。你要不是這樣安排,我還想讓他去殺豬呢。”前世朱玉山就是殺豬的,現在看來把他的生活軌跡改變了。
“我每月給他一百塊錢工資,但不給他股份。我給你10%股份。”王永梁說道。
“給我股份?!”齊東霞有些想不到,於是驚訝地問道。
“是啊,姨媽。”
“我什麼都不會幹,我可不能白拿你股份。不行不行!”齊東霞非常正直,決然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