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辦公室,張文燕在長輝縣的表示報告上批示:“經市長辦公會研究,同意長輝縣蔬菜產業化的請求報告。希該縣增強魄力,留足發展後勁,爭取五年以內建成國內最大的蔬菜市場。並望立即著手招商,入冬前各項建設到位,尤其要擴大三才村的示範效應,保證冬暖式大棚數量達到一萬個以上。張文燕1992年9月4日”。
批示完把報告交給永梁,說道:“立即發回。”永梁答應一聲,出去找相關人員辦理。
……
市政府的批示已經過去七天了,在段紅娟的督促下,長輝縣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非常順利,各項規劃、制度和辦法都已經討論透過,市政府也已經同意,就等有人投資了。
可偏偏在這最關鍵的一環上,卻出現了問題。
招商通告早已經發出了,一週來沒有一個企業或個人有投資意向。把陳保國急得團團亂轉,他把經委和鄉鎮企業局的幹部都派了出去,到濰青、水北進行招商,卻遲遲沒有好訊息傳來。
十月一日以前要是不把大事定下來,加上談判週期、建設週期,弄不好就會誤了今年的農時,到時候,張市長的板子鐵定打在自己身上,所以陳保國急得吃不下睡不著,整天像個熱鍋螞蟻。
同樣著急的還有段紅娟。
她聽許文全說張文燕有八成把握,但現在都過去七天了,怎麼連個投資商的人影都沒有?張市長的信心來自何處呢?她百思不得其解。
同時,她已經後悔接下這個燙手山藥。
張文燕當然知道段紅娟心急如焚,幾乎每天都到她辦公室來報到,訴苦不迭。
這天,她對永梁說:“行了,我看你再不出手,段市長就會急病了。”
永梁說:“好吧,實在沒人接這個活,那我就接吧。可是有一個條件你得答應我。”
“什麼條件啊?”張文燕問道。
“我準備在濰青成立德高集團分公司,除了長輝蔬菜公司以外,還準備進軍房地產,你得給予支援。”永梁回答道。
“房地產?永梁,我當然支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這有什麼?再說德高集團來濰青投資,是好事啊,沒理由不支援。只是房地產可是新興產物,你可得慎重啊。”張文燕說道。
“我什麼時候做過賠本生意?相信我的眼光吧。”永梁自信地答道。
“好吧,咱自己的企業我沒有理由不幫。我知道你,是為我的政績著想,偏偏說成是讓我幫你,永梁,你真是個好男人。”張文燕說道。
永梁笑道:“幫你等於幫我。嗨,咱倆就別客氣了,怎麼整得跟陌生人似的”。
張文燕也笑了:“還不是因為你?”
……
對於在長輝縣創辦蔬菜公司,永梁是無可不可。
這個行業肯定掙錢,但利潤太薄。如果按現在3000個大棚的規模,一年也就是掙個百八十萬,對於年利潤早已過億的永梁來說,這點錢還真看不到眼裡。
不過,如果沒人來做,永梁還是要做。一來他不能讓這個專案流產,因為牽涉到了張文燕的政績;二來他自己重生以來,越來越濃的百姓情懷也不容他放手不管。
掙多少錢算完?掙得再多,在他眼裡也只是數字而已。關鍵是要活得有意義,自己再富,也不如讓更多的人富起來有意義,那樣才能體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