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品生介紹道:
“其實正常情況下,一架未做過隱身處理的飛機應該是側面RCS最大,只是我們為了保證60120°關鍵範圍內的測試精度,飛機正側面的幾個主要反射特徵都被支撐平臺給遮蔽住了,所以反而顯得比較小,好在不會對你們的測試需求帶來太多影響……”
“……”
渝都這邊是電磁學測試中心,工作人員幾乎沒見過工作狀態下的真飛機,所以啟動過程需要林濟洪和劉永全帶來的技術人員協助完成。
當然,畢竟是測試機,不可能真讓一個飛行員坐到駕駛艙裡面去。
所有啟動過程都是在控制中心裡面遙控進行的。
對於606和611兩個研究所的老航空們而言,整個過程就如同吃飯喝水一般平常。
透過安裝在遠處的攝像頭可以看到,隨著油門控制桿被緩緩推動到底,一股淡藍色的加力火焰驟然出現在尾噴口處,如同一條怒龍口中噴出的烈火,兇猛地舔舐著下方的水泥地面。
在被專門安裝的水冷擋焰板反射之後,又化為一道宛若實質的熱浪向上翻騰,甚至讓周圍的空氣都出現了一絲扭曲。
確定幾個核心引數都逐漸歸於平穩之後,林濟洪轉頭看向了旁邊不遠處的劉永全:
“劉總,發動機已經進入正常的加力工作狀態,接下來的操作,可就交給你們了。”
後者並沒有回話,只是在電腦中啟動了一串早已輸入完成的程式碼——
等離子體磁控程式頗為複雜而且隨時都有進一步調整的可能,加之這裡的老裝置效能也實在有限,所以並沒有做成一鍵啟動的傻瓜式操作。
而在劉永全敲下回車鍵之後,測試區內的情況也很快發生了變化。
“我去……”
很少見到發動機加力開啟的張品生甚至直接驚撥出聲——
原本只有淡淡藍色的尾焰,竟然直接變成了相對較濃的藍紫色,在隆冬時節略顯陰沉的天色之下,顯得煞是好看。
“沒辦法,內建等離子體管的一些後遺症……”
劉永全自然也看出了對方的驚訝,很快解釋道:
“非要說的話,其實算是浪費了不少能量。”
畢竟還有正事要辦,張品生很快壓下了心中的震驚,湊到話筒旁邊開始佈置工作:
“1號雷達開機,環繞軌道進行半週期往返運動,10組迴圈!”
&n遠的測試區邊緣,一輛搭載著雷達天線陣面的軌道小車開始進行勻速圓周運動。
跟許多自然現象一樣,雷達訊號的反射強度也不是一個穩定值,因此在接下來的大約15分鐘裡,這輛小車將來回往返執行10次,以保證得到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結果……
但沒過多長時間,甚至連第一個週期都還沒結束,就有人發現,不僅發動機尾噴口周圍,就連飛機的兩側水平尾翼和雙腹鰭邊緣,都跟著出現了一層若有若無的光暈。
起初還有人以為是自己眼花,或者光學觀測裝置的解析度不夠。
不過很快,這層光暈便加強到了不可能被忽視的地步。
等離子體鞘套本身當然是光學上不可見的,但作為載體的高能氣流卻成為了某種符號,讓眾人有了“肉眼觀測等離子體”的機會。
“竟然真能穩定覆蓋住機身表面……”
林濟洪雙眼微微睜大。
不過在震撼之餘,他又突然有了些擔憂:
“話說劉總,飛機的尾翼和腹鰭可沒像發動機噴口一樣做過特別的防熱處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不會因為溫度太高導致被燒壞吧?”
“你這還真問到我的知識盲區了……”
面對這個問題,劉永全有些苦惱地撓了撓頭:
“不過根據常院士的說法,等離子體的溫度概念比較特殊,而且所謂溫度,本質上相當於粒子動能的宏觀呈現,利用電磁場控制等離子體的覆蓋,本身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隔絕粒子動能的作用……”
還沒等林濟洪有所反應,倒是張品生驚訝地插進話來:
“這個原理好像是……類似託卡馬克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