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如果不是常浩南提到課題組的事情,他都快忘了對方還在京航大學掛著個教授的名頭。
至於為什麼一個搞航空的教授會去研究金屬材料和化學反應……
嗐,雙料院士的課題組,研究範圍多離譜都不奇怪。
隨後,考慮到一眾老同志的精力問題,常浩南宣佈了一次休會。
不過他的擔心顯然有點多餘。
因為就在他的話音落下之後,會議室裡緊跟著便響起了一片討論聲。
雖然其他人在專案中並不專門負責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研發,但畢竟都是來自差不多系統的,又都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技術人員,哪可能完全不瞭解。
甚至隔壁幾個院本身也有固體火箭動力研究部門,只不過因為專精方向不同,所以沒有被分配到相關任務而已。
“話說林研究員,你剛才提到的那一系列研究是哪做的啊?不會是被論文給坑了吧?”
來自航天科技六院、已經在驗證彈專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陳志巍湊到林成剛旁邊。
雖然他們都是搞火箭動力的,但不同推進劑之間的差別可以說隔行如隔山,所以平常倒也不太關注固體推進劑那邊的情況。
林成剛此時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當中,聽到來自旁邊的聲音之後才反應過來,但剛點了點頭還沒來得及出聲,就被對面的另一位代表搶了先——
洪孝義同樣來自六院,只不過是航天科工六院。
實際要說固體火箭發動機,他們才是資歷最老、實力最強、經驗最豐富的單位,只不過眼下幾乎全部力量都在主攻幾種彈道導彈的動力研發,所以只好交給兄弟單位來牽頭。
不過,洪孝義本人作為41所副總工程師,在能力方面絕對沒的說。
“這個應該不會……”
他接過陳志巍的問題說道:
“老林剛才說的那個研究我們也注意到過,是MIT一個課題組做的,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連續發了好幾篇材料和能源動力方面的頂刊……而且你聽他說的輕巧,好像就是把別人的成果借鑑了一下,但實際這些論文都是偏基礎的理論研究,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轉化到應用層面,那絕對是下了大功夫的。”
已經回過神來的林成剛突然聽到一波如此直白的吹捧,難免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點點頭,表示洪孝義說的沒錯:
“主要是我們也做過前期的研究論證,跟他們提出的理論模型基本都能對得上,所以至少在宏觀燃燒特性特這塊是不會有問題的,至於微觀機理……只能說這方面現在的爭議本來就很大,而且一般都是理論化學那邊才會去碰的內容……”
他說著長舒了一口氣,整個人向後仰倒,把上半身埋入到座椅靠背裡:
“總體上,我們傾向於這是固體推進劑在以藥柱形式被裝填進燃燒室之後,受到了某些目前尚未被瞭解到的特性影響,才導致燃燒特性跟在外面相比發生了顯著變化……”
“……”
三人本來也只是趁著休息時間閒聊,何況大家雖然是兄弟單位,但往深了說也都有各自的絕活和秘密,所以這個話題很快便告一段落。
但常浩南卻因為洪孝義剛才的一句話而電光一閃——
“林研究員。”
他開口打斷了那三個人之間的交談:
“你後面發資料的時候,記得把那幾篇原始論文也一起給我。”
“我覺得有可能是他們的研究過程出了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