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6章 計算材料學,很神奇吧?

一場高超聲速武器領域的研發競賽,就這樣在太平洋兩端無聲地展開了。

但這一次,由於客觀條件不足而被迫選擇“彎道超車”的,卻成了美國。

一個月後。

懷柔科學城。

自從太空漁船專案結束,常浩南重新把關注重點轉移到高超音速專案上之後,這裡的風洞群便開始了日夜不停的迴圈工作。

爆轟驅動段的每一次點火、激波管的每一次轟鳴、氣動模型的每一次裝載和調整,都會為整個研發團隊送出大量的實驗資料,推動著華夏高超音速飛行器愈發接近真正的天空。

有著一批超高速風洞做輔助的常浩南無需擔心測試的擬真程度,但這絕不意味著後續的設計研發任務是一個輕鬆的工作。

相比於已經在X15和X43A等多個專案上驗證過高超音速相關技術的競爭對手,他這邊的很多技術都是字面意義上的從零開始。

JF8和JF10受制於總溫限制,只能承擔一些相對邊邊角角的測試任務。

僅靠一臺JF14,就算壓縮機超頻超到冒煙,也實在有些跟不上常浩南的節奏。

當然,凡事就怕一個對比。

相較於過去連個普通超音速風洞都得算著時間和成本用的情況來說,如今整個力學所和大半個航空工業系統都繞著他一個人轉,絕對已經是相當高規格的待遇了。

所以常浩南倒也知道,這事兒急不來。

反而是專案團隊裡的其他人多少有點坐不住。

趁著風洞在兩次測試之間加壓的功夫,刑牧春手裡拿著一張報紙,來到了正在會議桌前面敲鍵盤的常浩南旁邊:

“常院士,我看最近有不少新聞都在報道,說美國那邊的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已經開始地面測試,計劃在2008年之前就要首飛啊……”

聽到這個訊息,常浩南手上動作一頓。

在去年妄圖透過一個F22編隊給華夏施加軍事威懾的圖謀破產之後,大洋彼岸就有過將高超音速武器研製計劃提前的訊息流出,但因為後續並未見到其它的相關報道,所以外界普遍認為是國防部或者波音在幕後操作,希望藉此而獲得更多的研發經費。

後來透過的2006財年預算案也證實了這種猜想,國會劃撥給“吸氣式高超音速驗證飛行器”的經費直接比2005年提高了5倍以上。

再加上2006年初華夏試射新型導彈所引發的一系列風波,導致這件事情很快就淡出了公眾的關注視野。

但現在看來,對方或許是要來真的。

他把目光投向電腦旁邊的英文報紙。

必須得說,在資訊開放這一塊,美國人確實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當然,這也和他們過去所建立起來的自信心息息相關。

報紙上面不僅寫著剛才對方說出的標題,甚至還附帶了一張製作頗為精良的X51A外形示意圖。

或許對於其它人來說,這只是一張電腦生成的想象結果而已。

但常浩南卻非常清楚,這張圖的還原度非常之高。

甚至連在第二階段改進方案中才新增的尾部過渡都繪製得一清二楚。

說明X51A專案大機率已經推進到了相當後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