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三章:冷核聚變的可能性

“計算方面對於我來說不是問題,但實踐方面,我需要一些助手。”愛因斯坦看向臨城,“如果可以的話,能把費米帶過來嗎?

臨城點頭,“沒問題。”

愛因斯坦口中的費米,全名為恩利克·費米,美籍義大利著名物理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42年,費米領導小組在芝加哥大學建立了人類第一臺可控核反應堆,為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奠定基礎,人類從此邁入原子能時代,而費米也被譽為“原子能之父”。

“可我們現在去哪裡弄鈀?”臨城苦笑道。

正在興奮討論的眾人一愣,鈀金屬即使在現實世界中,也是一種相當稀有的金屬,所以,在這個時代想要搞到還是很困難的。

愛因斯坦略顯無奈的搖了搖頭,“將這一設想記錄到備忘錄中,等待有條件後再進行研究,雖然無法弄到鈀,但利用以太粒子直接進行原子核聚合這一研究卻可以進行。”

“不錯的一天,有趣的電影。”

普朗克從座位上起身,跺了跺自己略顯酥麻的腳,他們已經在這裡待了八個小時了,看了四部電影。

做為舊時代的人,那種像是真實拍攝的特效大片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世界觀的衝擊,即使臨城建議他們分幾天再看,但他們的熱情卻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弱。

電影中存在的,是相當新奇的科學視角以及對於未來的視角。

“這些電影都是一個系列的吧,那復仇者聯盟中的那些超級英雄,似乎都可以拍攝獨立電影。”愛因斯坦揉了揉自己略顯酸脹的眼睛。

“加上我們看的,到復仇者聯盟4結束的話,一共拍攝了二十二部電影。”臨城如實回答道。

“不錯的商業頭腦。”特斯拉讚賞道,“這公司應該靠這一ip撈了不少票房吧。”

“反正不管多少對於我來說都是永遠都花不完的錢。”臨城聳了聳肩道。

“裡面除了冷核聚變跟那鋼鐵戰甲之外,還有什麼有趣的科學幻想嗎?”愛因斯坦隨口問道。

臨城沉思了片刻,“皮姆粒子算嗎?可以減小包括人類在內的原子間間距,縮小物體的體積,增加物質密度,可以縮小到螞蟻一樣的大小,可以騎著螞蟻昆蟲等微型生物,最小可以縮小到亞原子級別。

而且因為縮小了,增加了自身的物質密度,揮出去的拳頭,就像是子彈一樣,甚至還可以放大成高樓一般的巨人,擁有強大的破壞力。”

普朗克沉思了片刻後,道,“這一設想幻想的部分就很高了。”

“若是僅僅將原子和分子間的間距縮小,或者減為零,我們也僅僅只能將固體縮小到四分之一的極限,而且,無論縮小到什麼程度,質量是不會變化的。”愛因斯坦說。

“在那之前,螞蟻會先被壓死。”門捷列夫調侃道,“或者說,像那樣的密度,普通的水泥地根本無法承受。”

“同理,放大也是,那會像是被吹起來的氣球。現實中倒是存在粒子間距縮小的案例,那就是恆星演化到末期塌縮成白矮星,白矮星再塌縮成中子星,最後成為黑洞。

同理,如果真的縮小到亞原子級別,那麼人就會變成黑洞,然後很快消失。”愛因斯坦說。

“但是,我們穿梭時空的時候,就是被以太粒子分解成了亞原子級別的東西,不是嗎?”特斯拉說。

“以太粒子確實存在著一部分臨城所說的皮姆粒子的特點,可以重構物質密度。”愛因斯坦不可置否的頷首道,“但也有一個極限,而且,這種重構物質密度的操作,應用在無機物上或許可以,但在人體這種有機物上就比較困難了。

生命是一套極為複雜的天然“系統”,不僅構造精密,其功能繁雜,人類文明發展數千年之久,至今也沒有完全的破解生命起源和本質等諸多謎團。如何在保持生命原有的性狀下進行這種放大縮小的操作,是一大難點。

更何況更加困難的質量的調節。”

“先把冷核聚變弄出來,再考慮這一點吧。”普朗克道,“我們現在的人手,還不至於到同時開啟兩個專案。”

幾個科學家們點了點頭。

“以太粒子的應用領域囊括範圍很廣,它讓現有的物理構架進行了一次史詩般的革命,現有的認知並不適用。

隨著加入我們的天才越來越多,在某一天,這種幻想真的實現了也說不定。”愛因斯坦笑道。

普朗克注視著愛因斯坦良久,片刻後,他笑道,“這個世界上如果有誰能創造出那所謂的皮姆粒子,那麼只可能是你,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笑了笑,沒有接話,但其餘兩個科學家,也沒有任何質疑,狹義以及廣義相對論這種級別的理論,正常情況是需要一個由一群天才組成的科研小組才能弄出來的東西。

但愛因斯坦卻幾乎單槍匹馬的完成了它,或許有很多對於物理幾乎毫無理解的人,以及一些狂妄的年輕人,覺得愛因斯坦不過是個生在什麼都不懂的時代的幸運兒,但在物理學界中,他是毫無疑問的神。

至少現在,還沒有人能將他拉下神壇。

“在那之前,先想想怎麼搬到地面去吧。”愛因斯坦道,“我已經在這種潮溼又陰冷的地方待了快一個月了,感覺要長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