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綵衣女子低聲道︰“師兄,即便如此,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也看不出那人有多厲害。”
白玉樓道︰“不,接受報恩,還有另一層意義,讓好人必有好報,讓行善必有回應。”
“若拒絕報恩,無法得到任何回饋,以後這天下間,誰還願意行善?誰還願意去救人?”
說著,他指了指自己,“畢竟,在這修行路上,像我們這樣出自本心去救人的,終究只是極少數。”
“要想讓天下更多的人去行善,就必須給予其回饋和報答。”
“可以是名,也可以是利。”
“如此,好人得到好報,獲救之人也可以得到新生,這才是那位道友真正的用心。”
說著,白玉樓感慨般嘆道,“而在這一點,我不如他,只想著順從本心行事,卻沒能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去看待行善報恩之事。”
眾人彼此對視,這才徹底明白過來。
原來,剛才那青袍男子的一番話,竟還有兩層意義。
接受報恩,既是讓對方心安,不至於被人情牽累。
同樣,也是立下一個標準,讓好人得到好報,行善得到應有的回饋!
若這個規矩能放之四海而皆準,這天下間註定會多出許許多多行善之人、行善之事!
“以前時候,儒家的聖賢也曾這麼做過,以此教化眾生,可惜,儒家在命運長河上的根腳太過薄弱,遠無法和其他道統對抗,自然也無法真正改變什麼。”
白玉樓輕聲道,“我倒是沒想到,在這黑暗亂世中,竟有人在對世事的看法上,竟已經到了這等地步。”
眾人都是劍修,明白歸明白,但對這些事情的感觸並不多,甚至有些不以為意。
行善救人而已,無非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方式罷了,和修行問道又有多大關系?
 p;“師兄,恕我說句僭越的話。”一個柳須中年抱拳行禮,低著頭,“歷代祖師皆曾留下訓誡之語,簡而言之,我輩劍修行事,但求問心無愧便可,師兄現在所言的這些道理,恕我無法從內心遵從
。”
白玉樓笑著頷首,“可以理解,若有朝一日,這天下行善之輩皆有好報,你或許就能真正明白,這番話的分量有多重。”
“師兄,那您覺得剛才那人的修為究竟有多高?”
有人不禁好奇。
白玉樓一怔,旋即不假思索道︰“有這等見解的人,道行註定不會弱,至於究竟有多高……我看不出。”
眾人都不禁心驚。
白玉樓,福祿劍山的開山大師兄,一位活了不知多少歲月的存在,哪怕此刻的他,僅僅只是一道分身,都足以讓天下不朽神主望塵莫及。
可白玉樓卻表示看不出那青袍男子的道行,這讓誰能不驚?
“不過,我有預感,他必非籍籍無名之輩,甚至有朝一日,必會參與到定道之戰中!”
白玉樓語氣平靜,就像在陳述一個事實。
沒人能明白,為何他會這般推斷。
“走吧,我們該回宗門了,再過一段時間,九華法會就要開始了。”
白玉樓轉身,朝遠處行去。
其他人緊隨其後。
“師兄,若五帝天庭要自封為盟主,我們福祿劍山該怎麼做?”
“就讓他們當盟主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越出風頭,越會成為眾矢之的,這就叫欲戴帝冠,必承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