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吃飽了,就不容易凍死。
在這個時代,冬天死亡的都不是簡單的凍死。
而是飢餓和寒冷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夏天餓了還能在野外找到一點吃的,但在這白雪皚皚的時節,在野外尋找食物的消耗還沒有得到得多。
再加上天氣寒冷,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來維持體溫。
聽見父親要放糧,程雲制止了他。
“父親,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純的放糧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而且還會給府衙帶來壓力。而且父親如何甄別那些是家中沒有餘糧的,那些是家中有餘糧的。”
程雲繼續說道:“而且父親今年放了糧,是不是明年也要繼續放糧?那是不是今後每年都要放糧?”
“父親,升米恩,鬥米仇啊。”
“那你說應該怎麼做,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百姓餓死,凍死吧?”
“當然不是,我的想法是不能將糧食施捨給他們,而是讓他們用勞動來換。”
“用勞動來換?”
“對,以工換賑。下邳城中不是有很多需要修繕的地方嗎?就由官府出面,讓那些饑民進行勞動,然後給他們飯吃,幹得勤快就多給點,幹得少就少給點。
這樣既讓百姓可以活下去,又完善了下邳的基礎設施,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聽完程雲的說明,程安稍微思索了一會兒就同意了。
畢竟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在程安組織百姓修建道路,疏通水渠的時候,程雲也讓人招收了一批百姓到帽子山去。
現在他要加快鍊鐵高爐的修建,畢竟徐姜那邊已經傳來訊息他的朋友同意出售鐵礦,而且價格還不高。
既然那邊已經準備好了,那麼自己這邊也要儘快完工。
那些招來的百姓都是在煤礦洞裡挖煤,真正的高爐他們可接觸不到。
在新年前五天帽子山的鍊鐵高爐正式開始了鍊鐵。
為了第一時間得到訊息,程雲一直都守在帽子山。
第一批只造了三個高爐,畢竟這裡沒有人有建造經驗,張永只是憑藉自己的記憶去仿造。
程雲也只是知道要在內部進行耐火處理,鍊鐵的好壞與溫度有很大的關係。
但要讓程雲畫一個設計圖他可畫不出來,畢竟他前世又不是學的冶煉專業。
在開始鍊鐵的時候,程雲向張永問道:“怎麼樣,有信心出鐵嗎?”
“大人,我也不知道啊,我在鞏縣都是打下手的,上面有老師傅帶,這次讓我自己上我心裡沒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