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想多了,什麼“同榻而眠”只是黑夫客套地說說而已,他們的交情遠未好到那份上,不過是在府邸內專門為他辦了一個小宴,除了陳平之妻的堂兄張蒼外,沒有其他外人。
因為天色已黑,陳平也來不及細細觀察黑夫這座皇帝所賜宅邸,只知道宅子富麗堂皇,高牆大院,院牆上飾以綺畫丹漆之屬,鮮豔奪目,一看就是新裝修的。
青銅燈架上的燭火照亮堂中,三人就坐後,張蒼在席上調笑說,按照右庶長的規格,此邸佔地足有七十多宅(一宅為三十立方步)!戶牖鄉東張西張加起來,也比不上,更別說,這可是地價奇高的咸陽城啊!
“我那宅邸狹小,妻妾子女又多,整日吵鬧,比不上這寬敞清淨,陳平,你就在這安心住下罷。”
這句話,黑夫怎麼聽都是張蒼在炫耀,便扯開話題,與陳平說起了過去五年間,各自遇到的事。
聊下來後,陳平只覺得,黑夫這數年間的經歷,當真跌宕起伏,打過敗仗,差點被俘,絕境突圍,立下大功,最重要的是攀上了李斯父子的大船,自此之後,仕途便扶搖而上。
黑夫嗟嘆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回想起來,真像是在做夢。“
陳平奉承道:“右庶長立功無數,全靠功勳升爵,當有今日地位。”
反觀陳平自己的生活,則要平淡許多,陳平喜歡寡淡的日子,卻不想沉溺在裡面無法自拔,所以他選擇來咸陽。
這時候張蒼接了腔,問道:”我聽說,陳平學的是黃老?“
他雖然早就從族父張負那聽說過陳平之名,最初只以為是個以美色誘惑了堂妹的小白臉,不曾想,黑夫竟對陳平念念不忘,成婚時除了文武百官、咸陽同僚、南郡舊部外,只邀了陳平一個山東士人。
張蒼奇之,想乘此機會,試試陳平,看他是否當真有鄉人未識的才幹。
這一說,便一發不可收拾了。
二人聊的是黃老之學,陳平遊學時,沒有選擇在魏地更加流行,也方便混口飯吃的儒學,而是追隨一位學者學起了黃帝、老子之術。
巧了,張蒼的老師荀子,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儒家,他相容幷包,雜糅了九流十家的學說,化為己用。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在稷下學宮十分流行的黃老學說,張蒼受其薰陶,也有較深的黃老基礎。
於是二人一會聊老子、莊子,一會聊田駢、慎到,你一句“法出乎權,權出乎道”,我一句“官人守天而自為守道”。
他們倒是說得高興,黑夫卻聽得雲裡霧裡,只覺得筵席畫風突變,從敘舊變成了哲學課堂……
這時候,三人已喝了不少酒,黑夫遂用筷箸敲了敲杯盞,打斷道:”秦人不喜高談虛論,二位若要聊黃老,不妨說點我能聽懂的,比如……黃老於當今天下,有何實際用處?再好的學說,若於現世無補益,也是空談!“
張蒼當然能說出來,卻偏不答,看向了陳平。
婢女們已經告退,反正在場的也沒有外人,喝得有些高的陳平便大著膽子道:”我以為,今上純用秦之律法治六國故地,過矣!“
陳平出身卑微,知識面沒張蒼廣,但他在底層呆過,又做了好幾年的基層小吏,親眼目睹了秦政在魏地推行時發生的種種事情,心裡還真有一番想法。
”魏亡後,魏地設碭郡,使郡守縣令治之,最初兩年還因俗而治,但自去年開始,便廣佈律令於縣、鄉,大肆宣揚,讓百姓們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律令繁瑣,百姓又不懂秦篆,常因犯下小錯而被剃髮、黥面,淪為刑徒。光是陽武縣,幾年下來,刑徒便將監牢塞滿,如此一來,工地倒是有人幹活了,但民間抱怨之聲可不小。“
”此外,三年免稅結束後,官府開始向陽武縣徵田租、口賦、徭役,比魏國時更重了幾分。百姓向鄉吏抱怨,鄉吏則推給縣吏,縣吏又說是郡上的意思,於是百姓之怨,集於秦吏。“
”火上澆油的是,近半年來,朝廷政令一個接一個地來。先是說,過去的度量衡和錢幣不能用了,都要用秦衡、半兩錢,官吏沿街搜檢,發現市肆上有人私藏舊衡、舊錢,當場緝捕入獄。這也就罷了,兩地權衡錢幣不一,的確頗為不便。可要郡縣三年內廢止固有文字,全部改寫秦篆、秦隸,便有些強人所難了……“
一口氣說完後,陳平拱手道:”今上政令繁雜,經常一月內連下數道,郡縣為了在時限內履行,便苛責小吏,百姓。孰不知,事愈煩,百姓愈疲;法愈滋,而山東愈怨。”
在陳平看來,這半年來,秦政過於急促了,山東百姓還沒從滅國裡緩過神來,就被一連串的政令要求砸得暈頭轉向,幾百年的習慣,朝夕根除談何容易,秦吏催促又急,逼得當地人焦頭爛額。
黑夫明白陳平的感受,後世也經常今天扶貧攻堅奔小康,後天創文創衛,為了完成中央的任務,省逼市,市逼縣,縣逼鄉,鄉上就只能逼村長和村民了。
秦國的情況更嚴峻,天下才剛剛一統,舊有矛盾還沒消弭,便大興土木,幾個大工程同時上馬,並且還急行律令,加速各地實現真正的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