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說想在海邊有座莊園,但妾一路東來,卻只見丘陵田地,連海的影子都沒見到。”
農忙的二月份匆匆而過,到了三月中旬,各地春耕接近尾聲時,郡守府也迎來了女主人。
黑夫赴任時,天寒地凍,他心疼妻兒,便讓她們開春再來。
一進郡守府,葉子衿便皺起了眉,黑夫匆匆赴任,又忙於政務,故府中許多地方,透露著男人一個人生活的簡單和邋遢,她少不得讓僕役女婢收拾張羅,佈置成自己順眼的模樣。
又安頓好隨行的賓客,哄會說話後整日叫叫嚷嚷的兒子破奴入睡後,夫妻二人才有了獨處的機會。
葉子衿打了黑夫猴急伸向她腰帶的手,笑道:“妾入膠東後,在亭舍休息時,曾聽到騎牛的牧童在唱歌,田中農夫也相和而歌,一問隨行小吏,他們說所唱的是良人讓農家所作的《二十四節氣歌》……”
“立春花開,雨水來淋,驚蟄春雷,春分蛙叫”……仿照《齊風》格式,二十四節氣及其特點,在黑夫和農家的合作下被書寫成俚歌。黑夫又令公學弟子將其抄錄,教授給小吏,又派小吏上山下鄉,走遍即墨各里閭。
這年頭,農業需要嚴格根據曆法進行,但世上曆法有很多類別,什麼夏曆、殷歷、周曆、楚歷、魯歷、顓頊歷。各歷多是陰陽合曆,不能完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農夫只能靠口口相傳來掐農事的節點。
秦朝用顓頊歷,不符合膠東人的習慣,可擅自改動又是違法的。但二十四節氣卻很好解決了這個難題,所以農夫們對此歌十分歡迎,不過月餘,便傳遍了膠東,又因為是農家所作,在民間的口碑比官府強多了,故百姓信之不疑。
沿途各縣官吏,都覺得此乃善政,對黑夫郡守讚不絕口,還將黑夫邀請農家時所做那篇“值兩萬金”的《憫農》遞給葉氏看,葉子衿看後,卻忍俊不禁。
她知道自家良人主意多,每次都會鼓搗些新事物來,但她卻不相信這是黑夫所寫……
耳鬢廝磨數年後,葉子衿可謂是這世上最瞭解黑夫的人了,不管別人怎麼誇,她都不信,第一次在江陵相見時,那個不願與南郡官吏子弟和詩吟賦,赫然拍案掀桌而走的黑夫,才看了幾年書,就忽然變成了一個出口成章的詩人。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呵,我那良人,別看人前與軍民同衣食,可在家裡,卻不是什麼節儉的人,尤其喜好美食,家中哪一頓不是漆盤珍饈,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差點將庖廚難為死。”
“這詩,定是夫君身邊的門客文士代筆的!”
雖不知道是誰,但她心中如此篤定,卻也聰明地沒有說穿,給黑夫留個面子。
黑夫不知道妻子心中對他的吐槽,等享受完自己遲來的春天后,他才說起自己接下來的打算,讓聰明的妻子幫自己想想,有沒有什麼忽略的地方。
“春耕之事已告一段落,農家雖然留了下來,但農事磨時間,沒有一年半載,恐怕也鑽研不出什麼成果。”
春耕事宜,黑夫是全部交付陳平去辦的,陳平出身貧寒,知道農稼之苦,在陽武縣做小吏時管過田地。在北地郡那幾年,又為黑夫張羅賀蘭山軍屯,頗有心得。農事顯然比教育重要,這也是黑夫對陳平的信任,暗示他:你依舊是我的第一幕僚!
但隨著陳平反饋的情況不斷傳到郡府,黑夫也發現,自己想要爭取膠東農民,光靠農家和二十四節氣歌顯然不夠,堆肥漚肥之法,又得等明年才能全面推廣。
若想快點出成效,還是要從改變土地格局下手。
黑夫道:“秦齊兩地,田地歸屬大不相同,關中和南郡實行的是授田制,土地國有,不得買賣,田地大多屬於五到八口的小農之家。”
“齊地卻是土地私有,大多掌握在封君、貴族手中,且不抑兼併。齊國不戰而降,這一狀況無任何改變。於是陛下年初時聽丞相之諫,頒佈法令,使黔首自實田。”
使黔首自實田,意思是讓關東百姓向官府申報自己佔有的土地數額,由田官複核後,確定賦稅。
如此一來,秦朝算是變相承認了關東的土地現狀,李斯大概想透過此法,讓關東貴族安心。
但黑夫卻覺得這沒啥用,關東的貴族,只會在乎自己失去的,與其指望他們,還不如爭取那些“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僱農群體。
膠東雖大,但此地多丘陵、灘塗,適合開墾的地方不多,人口卻有七八十萬。多餘的人口,只能往工商業發展。
黑夫想要打破土地格局,前提是,必須讓佔據當地大量田土的即墨田氏滾蛋!
但他心有餘,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