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看,看泰山頂上!”
山上封禪典禮正在舉行之時,山下的儒生們雖然嘴裡嚷嚷著皇帝剛愎自用,但也時刻關注著上面的一舉一動。
此刻,眼看天上忽然風雲變幻,不少因秦始皇不用他們而心懷怨憤的儒生,便叫嚷了起來。
“算著時間,才剛剛做完封土之禮。”樂正氏之儒低頭掐指。
“告成於天,結果卻烏雲密佈,這意味著什麼?”漆雕氏之儒這時候忽然變得虛心好學起來,左顧右盼地發問。
“我看接下來,就是驟雨將至啊,陛下和群臣恐怕要淋雨了。”子張氏之儒幸災樂禍。
“還記得孔子的話麼!泰山不如林放乎?泰山豈不如林放乎?”有人想起了昨日他們的議論。
“沒錯,泰山有靈,蒼天有感,絕不會接受非禮之祀,也不會接受……德薄之君的封禪。”
後面半句,細弱蚊蠅,沒人敢大聲說出來。
但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泰山頂上的烏雲,在內心深處為它鼓勁,期盼它越積越大,然後下一場前所未有的暴雨,將山上的封禪儀式破壞殆盡,讓剛愎自用,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帝,也淋成落湯雞!
“讓他知道,天至明而不可欺!”
……
灰濛濛的雲朵遮蔽了太陽,巨大的投影將泰山頂的光明一點點吞噬。
一同吞噬的,還有秦始皇的好心情……
他高大的身軀立於泰山之顛,抬頭仰望陰雲密佈,在風吹拂下鬚髮賁張。
秦始皇記得,自己在埋於封土的玉牒書裡如此寫的: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予小子政,秦始皇帝,既平天下,不懈於治。已屠匈奴之國,踏氐羌之壘,籍邛都之城,通河西之壁,近不過旬月之役,遠不離二時之勞,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雲徹席捲,使子孫無餘災。”
“而今外患已弭,予小子欲修內政,夙興夜寐,建設長利。行封禪,一天下,使人心歸秦,六合同風,九州同貫,望天祐之……”
天子與天的對話,就像是兒子拿著成績單,向父親做出彙報一樣。歸根結底,皇帝想將自己的得意之作展示給天看一看:
“瞧啊,古往今來誰還能勝過朕?你有過這麼好的兒子麼?”
但誰料,卻是這樣的結果,本來天氣還好好的,剎那間卻陰雲密佈,風雨欲來。
冥冥之中,彷彿真有某個至高的存在,在操控風雲變幻,戲弄秦始皇,對他的誥書不屑不顧。
殷商視天如父,周人也是敬畏蒼天的,而秦同時繼承了殷周的信仰。而過去幾年間,不管是儒生、方士還是巫祝,都反覆對皇帝說:“天至明而不可欺,風雨四時變化,乃是皇天譴告人君過失,猶嚴父之明誡。”
一般的兒子,在父親擺出一張臭臉時,會戰戰兢兢,不知所措,甚至下跪認錯。
兒子錯了,兒子改,兒子再也不敢了!
但秦始皇不同。
憤怒的火焰,在這個一心想長生的凡人皇帝眼中燃燒!
這一刻,秦始皇甚至想不管不顧,讓太阿寶劍出鞘,再持劍上指,直接質問廣袤無邊的蒼天!
“天,你對朕的所作所為,有何不滿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