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3章 君子藏器於身

但燕趙義士們也不敢惹他,因為來的第一天,他們就看到此人一椎砸死了一頭大陸澤野牛!主人魯勾踐曾爭強好勝想要與之試試力氣,但二人脫了上衣角抵時,卻三回合就被放倒在地!

其餘燕趙賓客與之相博,更無人是他一合之敵。

他們都不知道,張良究竟是從哪找來這樣一個人的,問他家鄉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

於是,眾人只能給他取一個綽號,用來做代稱,但他卻挺喜歡,最後連張良也如此稱呼他了。

“天生異人,必有所用之!”

張良暗道,臉上露出了笑,走過去,呼喊力士道:

“大鐵椎,走罷!”

……

魯勾踐放棄刺殺行動是明智的,因為還不等他們從鉅鹿郡出發,秦始皇的車駕,已翻過上句注山,抵達了雁門關……

站在小而險要的雁門關上,西望”天造神為“的句注山,東眺群峰挺拔,好似尖笄的摩笄山,秦始皇不由壯此地險峻,問李斯道:“廷尉,朕記得,你當年也參與編篡了《呂氏春秋》罷?”

李斯聽聞此言心肝不由一顫,為呂不韋舍人、殺韓非,這是他一直以來極力迴避的兩段經歷,但此刻,卻也只能硬著頭皮應諾。

好在,皇帝也沒有刻意為難他,只是道:“朕尤記得,裡面有一篇《有始》,說到了天下九塞,各是哪九塞?”

李斯老本行沒丟,立刻道:“稟陛下,分別是大汾、冥厄、荊阮、方城、崤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其中句注,指著便是這雁門關!”

雁門雁門,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故有“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此處是太原通往代北的咽喉要道。

秦一統天下後,就開始了一場轟轟隆隆的隳城塞,開關梁的運動,搗毀了中原不少六國人為設定的河防障礙,譬如方城塞、冥厄塞,雖然一時難以拆除,可都已處於半廢棄狀態。

但雁門關作為邊塞重鎮,非但沒有荒廢,反而隨著朝廷一紙《戍邊屯田令》,多了許多新鮮血液,不少中原人家陸續被遷到此處。

奉秦始皇之命,總領雁門、雲中、代郡兵務的蒙恬得知聖駕抵達,亦匆匆來迎,在句注山北麓與秦始皇碰頭。

秦始皇對蒙恬可比對李信寬容多了,讓他登車細稟。

“雁門郡本是樓煩之地,至今仍有一縣名為樓煩,乃是百餘年前,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大敗樓煩,在當地設雁門郡。樓煩人半數西遷至河南地,半數留於原處,臣服於趙,成了趙國胡騎,助其伐滅中山……”

樓煩騎兵,這是數十年前,帶給秦國上郡極大壓力的趙國強騎,秦始皇亦有耳聞,現如今,這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反倒被秦朝收編了……

雁門郡地邊胡,數被寇。所以人民矜懻忮,好氣,常任俠為奸,不事農商。且其民羯羠不均,剽悍異常,雖然有趙地的特點,但也有自己的特性。

比如說,他們對趙國的忠誠,遠不如邯鄲、鉅鹿,而其中的樓煩人,更是有奶便是娘,只效忠強者、富者,當年秦趙鏖戰於雲中、雁門,樓煩人常常一個部落投靠兩國,充當僱傭兵的角色。

歷史上,甚至連楚漢戰爭裡,楚漢雙方軍隊裡,都有大量樓煩僱傭兵存在……

秦始皇看向車外,句注塞北麓正是夏暖花開的時節,連天空在這個季節都顯得分外的高遠清爽,芳草如茵,在長風吹動下如波濤般晃動,白雲似的羊群在草坡上面流動,令人心曠神怡——這裡和北地郡一樣,也是半農半牧。

皇帝的車隊就行駛在這樣的景緻裡,而在被保衛得嚴絲合縫的衛隊兩側,亦有一些身著胡服,身負弓箭的胡人輕騎伴隨左右,馬蹄輕快,這就是天下聞名的“樓煩騎兵”。

“黑夫在北地收編戎騎,李信在隴西收編羌騎,馮劫在上郡收編白翟騎,你則在此收編樓煩騎。”

秦始皇搖頭:“四地四將,異曲同工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戰爭發動在即,邊郡人口本就不多,不可能純用秦人,勢必起用熟悉騎射地形的戎狄之士。

但出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秦始皇又覺得,在這場戰爭裡,過分倚重戎狄騎兵,並不是好事。

相比之下,秦始皇就對黑夫在此基礎上提出“以戎狄為獵犬,以北地良家子為獵弓”的提議更欣賞些。

關西良家子,是官府最信得過的群體,以他們為核心重新打造裝備高鞍馬鐙的精銳騎兵,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