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最讓咸陽人印象深刻的事,乃是烏氏延攜西域諸國使者入都,高大神駿的“天馬”,背上長著高峰的駱駝,色澤鮮豔的西域瓜果,潔白皎潔的于闐美玉,還有高鼻深目的胡婢,乃至於身披布袍,高鼻深目的大夏人,都讓他們感到新鮮。
而三十六年剛開春,又有一隊人馬,經過萬里跋涉,從武關進入關中,他們帶回的東西,再度轟動了朝野。
打頭是兩頭邁步而行的大象,這其實是前往南郡、衡山休整的戍卒們,在副監軍子嬰的要求下,在長沙郡捕獲的,卻被當做嶺南貢物。原本有四頭,可惜路上已死了兩隻,對於大象已絕跡千年的關中人而言,這是難得一見的巨獸,一時間,咸陽萬家空室而出,擠在街上觀望。
還有木籠子裡,關著一雌一雄兩隻孔雀,只可惜長途跋涉使它們萎靡不振,一下子被這麼多人圍觀,雄孔雀感到了危險,張開了尾部大屏。豈料,路人吆喝聲越發大,弄得它們恐懼不已,還沒進咸陽宮就嚇死了……
好在,還有上百色彩斑斕的翠鳥,據說這就是“翡翠”,它們的羽毛,是皇帝宮中數千佳麗最喜愛的裝飾。
車馬上,還載著打磨得雪白的象牙上百支,以及名貴的犀牛角數十枚,更有玳瑁紫貝五百,珍珠數斤,木棉布百匹。
此外還有紋身斷髮的越人俘虜,戴著枷鎖,走在後邊。
這南征大軍重新佔領番禺後,在少府要求下,往咸陽送來的當地特產。秦始皇帝見後大悅,讓人將大象、翡翠連同諸物產安置在咸陽宮門前的十二金人處展示,以宣揚大秦的武功赫赫。
他要告訴所有反對此戰的人,南征軍奪取的地域,是多麼的富饒,才不是儒生口中的“無用之地”。
是啊,你看那珍珠,個大且圓,中原絕無。
你聞那沉香,香薰十步,白木香樹在五嶺以南能結成土沉香,而在五,嶺北則只是一種普通木材,並沒有香味……
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故輦來於秦。
朝臣百官都對這些珍物讚不絕口,卻隻字不提,這些珍物,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所需的。
唯獨一個路過的墨家弟子,看著數不盡的嶺南珍奇,在這豔陽天裡,卻不由打了個寒顫。
他的夫子,也是秦墨新任的“鉅子”程商覺察到他的顫抖,回頭詫異地看著他。
“適林,出了何事?”
這年輕的墨家弟子名為適林,乃宋地人,他父母是鞋匠,在統一戰爭中不幸喪命。
天下一統後,秦墨行走各地,沒少收養這些戰爭孤兒,如今,這一批人已漸漸長大,成了秦墨的新生代,活躍在咸陽和各鐵官、礦山,開設“工學”,教授工匠技藝。
適林依然止不住自己的顫抖,他抱著自己的雙臂,低聲道:“夫子,我害怕。”
“是何事讓你害怕?”
適林道:“我想起夫子講《節用》那一課時,說過一個故事……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象牙箸肯定不會放在鉶(xíng)這樣的陶土器皿上,必然要搭配犀玉之杯。玉杯象箸,肯定不會作為菽藿菜葉的容器,而要盛放旄、象、豹胎這樣的珍饈。這樣的器具食,定不會穿著短褐,住在茅屋裡食用,必錦衣九重、高臺廣室。”
“箕子看到紂開始用象箸,便看到了結局,這麼一來,終有一日,天下的財富加起來,都不夠一人揮霍。果然,過了五年,商紂作酒池肉林,設炮烙,登糟丘,殷商遂亡……”
他們二人已走到巨大金人的腳下,適林抬起頭道:
“如今的咸陽宮內,高臺廣室、錦衣九重、珍饈佳餚、犀玉之杯、玳瑁象箸都齊了。夫子,箕子所怖者,正是弟子所懼者。九州域外的財物都集中在咸陽,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但陛下尤不知足,還在修宮室陵寢,還在求長生。我唯恐,這大秦,會不會和殷商那樣,三五年內,驟然傾覆……”
“慎言!”
程商連忙制止了這個大膽的弟子,拉著他離開了圍觀之人絡繹不絕的宮門。秦朝的輿論早已收緊,而自從去年出臺了“誹謗”之罪後,再也沒人敢批評朝廷和皇帝了,一旦這話被有心人舉報,別說適林要受罰,整個墨家也會遭牽連。
墨家和農家,剛在幾年前那場“禁書”浩劫裡僥倖存活,眼下還得為秦官府做事,在工學裡總結各類巧技,教予匠人,才能證明自己“有用”。
等師徒二人回到家,憋了許久的適林才低聲道:“夫子,我只是不明白,去無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此乃墨經所說,也是夫子對我敦敦教誨的。可為何秦墨輔佐的朝廷,所作所為,卻與墨者之義背道而馳?”
“最初不是這樣的。”
程商嘆了口氣,他們秦墨信奉的準則,是“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以及“同一天下之義”。
墨子認為,政令不一,只能導致社會紛亂,所以當實施自上而下的管理,一切統一於上。這種高度的集權主義思想,恰與秦法家不謀而合。秦墨想要幫助秦國一統天下,讓所有聲音出於一口,以此來消弭戰爭,最後實現同天下之義的理想。
剛開始時,秦國從大王到官吏,的確簡樸而肅穆,墨者在這體制內如魚得水,一手建立了秦國高效的軍工體系。
可統一之後,水卻漸漸變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