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餘頭大象狂奔而來,那場面著實震撼,一個個龐然大物闊步向前,四條腿如同樑柱,兩邊大耳似蒲扇生風,高聲吼叫,如同一堵快速移動的高牆,景象異常駭人。
面對這些長鼻獠牙的巨獸,秦軍陣列前排計程車兵,臉色已青白相間,只感覺地面微微顫動,河灘上的小石子甚至跳起了舞,手中的矛也拿不太穩了……
若非韓信背水列陣,眾人退無可退,恐怕早有人扔下武器跑了。
畢竟,距離中原諸國上一次與大象交手,已過去了上千數百年,但人類對比自己高大的野獸之畏懼,卻植根於心中,代代相傳。
只有韓信,看著遠處出現的象群,沒有恐慌,反而露出了笑。
“果然來了!”
作為講究“先計而後戰”的兵權謀家,昌南侯怎麼可能對此毫無準備?
在南寧召開的會議上,昌南侯讓部下們獻言獻策,討論如何對付戰象,這種駱越人的殺手鐧。
熟悉典籍的陸賈先侃侃而談,他引經據典,說北方氣候更暖和,河南還跑大象的時候,商紂王曾馴化過這些巨獸,用於征服東夷。
但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史書裡只留下了一句話,還說周公東征時,將各種猛獸投入戰場,怎麼聽怎麼像玄幻……
“驅諸猛獸,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
於是昌南侯笑問陸賈:“殷周之人如此厲害,他們是不是還能騎五色神牛、黑點虎、墨麒麟、麋鹿四不像作戰?”
大家聽不懂黑夫的冷笑話,於是這一篇就此揭過。
又據說,春秋吳楚戰爭時,楚王撤離郢都時,曾驅趕王室馴養的大象阻擾吳軍,在大象尾巴綁上蘆葦點火,以驚慌的象群衝向敵陣,順利衝散了吳師。
不過那只是利用驚懼的群象,並非馭象而戰,所以嚴格意義上講,對百越的征討,是中原第一次與這個兵種碰撞。
第一次秦越戰爭,士氣本就低落的蒼梧軍,被這群龐然大物給嚇懵了,馬一見大象就驚,步兵更腿軟不已。結果讓駱人騎著大象衝入陣中,它們大殺四方,長長的鼻子輕輕地一點就將人捲起,然後摔得吐血,那巨大的象蹄踩到人上粉身碎骨。雖然真正殺死的人不多,卻造成了極大恐慌,駱人乘機掩殺,秦軍大敗而潰。
但事後仔細分析,昌南侯認為,駱人的象兵,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可怕。
蔥嶺以西的希臘化諸國,早已將象戰玩得爐火純青,一次投入上百頭作戰,甚至發生過非洲森林象和亞洲象的歷史性對決。
駱越雖然馴化森林中的亞洲象,但甲冑、戰術的科技樹還沒點,戰象背上沒有象輿,也無象鞍,只由一個馭手將自己綁在象背上,旁邊不能站人。
所以黑夫以為,駱越戰象殺傷並不大,其真正的威力在於威懾秦兵,突破軍陣。
硬剛肯定是不行的,一般的軍隊,連騎兵和戰車衝鋒都頂不住壓力,更何況大象?再者,瘋狂的大象皮糙血厚,衝入密集方陣,肯定會造成巨大破壞。
最後,昌南侯在幕僚部屬們腦洞大開,集思廣益後,挑了幾條靠譜的計策交給韓信。
“破敵之法有七八種,你到時候因地制宜,隨便挑一兩種即可!”
故而,眼下敵軍象群逼近,一字排開叢集衝鋒,新卒心驚,老卒膽顫之時,韓信卻有條不紊地下令,讓秦軍變密集的方陣為散陣,並在中間讓開一條道路,讓後陣準備已久的“殺手鐧”上前來。
那居然是數十匹叫聲極大的騾子,被士卒驅趕著,來到了最前排,嘴裡嚼著豆子,還在不斷排洩拉屎,臭不可聞……
陳嬰像看一個傻子似地盯著韓信:“韓司馬,你莫非打算用這群騾子,去阻擋群象?”
騾子早在春秋就培育出來了,它們膽小而呆,遠不如馬和驢子聰明,但耐性比較好,能吃苦負重,比較聽話,又不挑食,到秦滅六國時,常作為馱畜使用。
陳嬰只在將軍幕府處描述過象兵的威力,卻不知道安排了什麼破解之法。先前還一直奇怪,雖然在南方作戰,騾子擅長爬高上山,比馬更合適馱運糧秣物資,但這次舟師逆流而上,也沒必要專門分幾條船裝騾子吧?
如今他才驚覺,這韓司馬,莫非打算用騾子對付大象?
“一物降一物。”
韓信自信滿滿,陳嬰卻覺得荒謬,此時此刻,軍中為數不多的馬匹都驚懼不安呢,騾子膽子更小,它們怎可能降得了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