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為何能夠篤定,始皇帝已崩?”
營帳內,利倉一邊幫黑夫披上厚重的甲,一邊瞥著營帳內新放置的“大秦始皇帝”牌位,有些不安地問道。
他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根據打聽到的訊息,秦始皇御駕中依然一切如故,既沒有打出哀旗,也未曾全軍發喪啊,唯一傳出來的,就是公子胡亥被立為太子。
“因為我很清楚始皇帝的脾性。”
黑夫整理甲衣,說道:
“從十七年滅韓,到二十六年滅齊,只花了十年時間,秦始皇幹完了秦朝歷代先君數百年想做的事情。”
“期間也遇上過困境,比如李信伐楚大敗,喪七都尉,朝野上下都覺得,楚國是滅不了了,起碼要休整數年才行。但始皇帝卻馬不停蹄,才敗了二十萬,立刻又組織了六十萬,空國伐之,遂滅荊楚!”
“而從二十八年到三十七年,又徵蠻夷戎狄之邦,令吾等四面出擊,大秦疆土,北過大夏,西涉流沙,東有東海,南盡北戶!”
“其中最艱難的仗,莫過於南征百越,屠將軍才喪師數萬,全天下都反對,認為耗費性命取無用之地,何益哉?但秦始皇卻一意孤行,使我為將軍南下,花了兩年時間,總算令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在嶺南新建數郡。”
“同時進行的,還有築長城,修馳道,建宮室,開五尺道,尋西王母邦等事。尤其是這尋西王母邦,真是一波三折……”
一說到此事,黑夫就忍俊不禁:“最初傳聞崑崙在河西祁連山,於是月氏被滅了。”
“又說在西域,於是南北兩道盡是秦使者商賈,最後也沒找到。”
“這時候,大夏人跑來說王母在條支以西,於是秦始皇使李信興師西征,跋涉萬里,不惜耗費億萬之財,就為了那不知真假的傳聞……”
“這些事,我都直接間接參與了,故深有體會。終其一生,秦始皇帝做事,哪一件不是有頭有尾,何曾有半途而廢的時候?”
“皇帝陛下,你啊,真是天下第一鐵頭娃……”黑夫在心裡吐槽。
利倉算聽明白了:“故君侯以為,此番始皇帝出巡,既然說了要去會稽,只要他還活著,就一定會抵達?”
“然也。”
黑夫道:“如今半途而折返換道,或是要透過冥厄三塞入中原,返回咸陽,肯定是出了大變故!”
幾年前的莒南刺殺,秦始皇也不曾改道,在黑夫想來,能改變秦始皇目標的,只有一件事……
“死亡!”
利倉仍有顧慮:“萬一皇帝是故意改道,就是要使人以為他已死,賺君侯出現呢?”
黑夫搖了搖頭:“不可能,封我為武忠侯,再遷安陸家眷鄉黨,已是蓋棺定論、釜底抽薪之計,何必再畫蛇添足?再說,秦始皇帝太驕傲了,不屑於玩這種小伎倆。”
利倉這才不疑,感慨道:
“君侯真是瞭解秦始皇啊!”
“畢竟是君臣一場。”
黑夫淡淡地說道,他將鶡冠的纓帶系在頷下,讓利倉出去,召集眾人。
等利倉離開後,黑夫卻朝那新刻上字的“秦始皇帝靈位”拱手。
“我不像趙高,能揣度您的一言一行,但在您的志向大略上,這世上,沒有人比我更理解了。”
“我來自兩千多年後,所以深知,大一統、車同軌、書同文、行為倫,這都是利在千秋的事。”
“是它們,讓中國不管分裂多少次,都始終為中國!百代都行秦政法!”
所以偉人才說:祖龍魂死秦猶在。
“而在一統後,被世人抨擊為窮兵黷武的擴張,實則奠定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基礎疆域。”
他嘴角露出了一絲笑:“知道麼,陛下,您的大方向,和穿越者都想做的事太像了,以至於我,只需要往裡面添磚加瓦就行。”
黑夫相信,若是秦始皇能活得更久,若是他得到一張世界地圖,在孰視上面的廣袤疆域後,下一刻,肯定是一拍案几,用關中話嘟囔:
“何不早說?”
然後,殖民日本,征服印度,發現美洲,將秦疆域拓展到地中海去……肯定是皇帝想做,能做,也敢做的事!
所以對黑夫來說,他與秦始皇的關係與其說是君臣,不如說是晚輩與長輩,是兩個在中國夢裡惺惺相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