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對岸,是北軍龐大軍營,以樊城為中心,連綿十餘里,時值朝食,炊煙裊裊,在樊城上空匯聚成了一片烏雲。
“數清楚了麼?”
襄陽城頭,共尉踹了負責觀望敵軍多寡的視日一腳,讓他快點。
視日連忙道:“共都尉,我看得差不多了,敵營裡在造飯時,起碼有五千灶一起冒煙!”
“一個灶,十個人吃飯,那就是五萬。”
“這還只是主營,據白水河那邊的騎兵司馬老五來報,大營西邊、東邊,後方還有三個小營,各駐萬人。”
“也就是說,敵軍安排了八萬人的規模,前來進攻襄陽。”
旁邊的幾名軍吏飛快算出了敵軍粗略人數,看向共尉:“共都尉,怎麼辦?”
要知道,襄陽守軍,只有一萬啊。
“怕個鳥!”
作為黑夫舊部子弟裡的佼佼者,曾在武昌、江陵兩戰立下大功勞的共尉嘴上沒毛,卻自有幾分蠻橫之氣
他指著對岸的八萬敵軍,彷彿視其為無物:“隔著寬兩三百丈的漢水江面,更有我軍舟師阻撓,他們還能插翅飛過來不成?七八天過去了,還不是望漢興嘆,一籌莫展?”
話音剛落,對岸數百丈的北軍大營,卻爆發了一陣劇烈的喧囂,聲浪直衝雲霄!
襄陽城牆上,也正造飯食用計程車兵們幾乎在聽到大呼的同時,一個激靈起身,拿起身邊的武器,警惕地看著漢江北岸。
敵軍並沒有渡江的企圖,他們只是單純的歡呼,為一個人的到來而高歌!
八萬人扯著嗓子齊呼,那聲浪,即便隔著數百丈,依然清晰地傳到了北伐軍每個人耳中。
“通武侯至!”
“通武侯至!”
敵軍的軍營之中也豎起了一杆黑色大纛,除了代表君侯地位的交龍之旗外,大纛上面繡著一個巨大的“王”字!
眾人面面相覷,新兵伸出舌頭舔了舔嘴唇以舒緩自己的情緒,難掩眼中的畏懼。哪怕是經歷過無數次廝殺老卒,也使勁的壓抑著胸口的壓力。
但他們每個人都清楚,那位數十年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克的大將軍,終於來了,且立刻提升了北軍計程車氣!
但偏偏,有頭初生牛犢不怕虎。
共尉表現一如往常,談笑依舊,將士卒們從敬畏的恐懼里拉了出來:
“大元帥說過,襄陽,是鐵打的,我定要讓王賁在此地,嚐到初敗!”
……
樊城遠比新築的襄陽古老,據說這是周朝仲山甫的別邑,因仲山甫被封為樊伯,故這座小邑亦被稱作樊城。
剛抵達此地,白髮蒼蒼的老將軍便登上樊城,對岸情形一覽無遺。
襄陽城不大,因為只作軍事要塞用途,沒有任何官署、居民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