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一章倒數第五段有更改。
……
遼南雖在遼東半島,行政上卻不屬於遼東郡,而歸隔海相望的膠東管轄。
這是黑夫在膠東做郡守起便一直延續的舊制——誰讓從膠東北部各港到遼南只需要數日,從襄平跋山涉水抵達半島末端卻要足足一個月呢?
雖經數載開發,但遼南除了如珍珠般鑲嵌在半島尖端的“旅順”外,其餘地方仍然人煙稀少:
沿海是群島密佈的海岸,海豹的數量比居民還多;內地則是滿是松柏交錯組成的森林,林間冒出許多青蔥的圓嶺、許多長著茂盛花朵的土丘和許多尖尖的山峰,間或看到麋鹿、獐子在林間跳躍。
這時代的東北,處處皆是北大荒,偶有夷人雜處其間,甚少編戶齊民。
不過在距離鴨綠江口不遠的地方,卻有一座小邑,這是西安平(遼寧丹東),本是秦軍戍卒駐地,但在扶蘇帶著戍卒離開後,此地遂空,如今成了逃亡戍卒衛滿等人的居所。
衛滿本來帶著昔日逃亡的戍卒群盜,在箕子朝鮮以北的山林出沒,光靠野物可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時常對夫餘、朝鮮、遼東劫掠。眼看天下大亂,遼東不寧,衛滿也生出野心,甚至想吞併海東戍卒,為一方之主。
豈料扶蘇比他早到一步,控制了戍卒,雙方在武次縣遭遇,衛滿大敗,北歸之路被斷,只能南下,暫居遼南海濱。
時值寒冬臘月,眾人衣食無果,好在幾艘膠東商船抵達,留下一批物資。
作為條件,衛滿遂聽膠東之命行事,在遼南一直呆到開春,冰消雪融後,見西安平空虛,扶蘇也忙著對抗東胡人,衛滿遂乘機佔據此地。
好歹有地方遮風避雨,周邊還有戍卒開闢的熟地,但就算種下糧食,也要到秋後才能收穫,千餘人的吃食,除了狩獵捕魚外,仍由膠東供應。
五月初,膠東的船來了又走,這次送來的卻沒有一粒糧食,而是一批甲兵……
“上好的革甲,雖然只有三百副。”
“兵器倒是足數。”
衛滿拾起一柄銅戈,捧在手中,笑道:
“武庫淘汰的銅兵,只是銷去了武庫匠作的鑄名,真當衛滿看不出來?”
刀間給衛滿帶來的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糧食是再沒有了,但卻可提供甲兵,汝等欲食,且自取之……”
刀間希望,衛滿能向北進攻武次縣,再越過千山,劫掠遼東腹地。
“每月初一,在西安平,以人口換取糧食,大男子大女子換兩石,小男子、小女子減半。”奴隸商賈撂下這樣一句話,便揚長而去。
衛滿的手下湊過來道:“將軍,吾等真要聽膠東的話?”
衛滿冷笑:“膠東這是將吾等當劍使,我聽說那自稱公子扶蘇的人,已取遼東、遼西,擁兵近萬,且多騎從。吾等不過兩千,若惹怒了他,回身來擊,恐又要大敗。”
“那就不管膠東?”
手下出主意道:“搶哪都是搶,吾等不如去朝鮮罷,箕氏軟弱,其民又不善戰,可比遼東好打多了!”
“你當膠東傻麼?”
衛滿倒是挺心動的,但又指著鴨綠江上停泊的膠東戰船:“刀間並未走遠,一直在那看著呢,還有十餘艘艨艟大翼。更知會了朝鮮,教其提防吾等,吾等敢乘筏渡江,彼輩就敢橫擊之,乃公可不想葬身漁腹!”
不僅遼南,在海航恢復後,箕子朝鮮,也被膠東視作勢力範圍。
“那怎麼辦?”手下們傻眼了。
衛滿道:“遼東,打是肯定要打的,不打便沒有糧食,但吾等只將男丁交給膠東,女眷自留,尤其是會毛紡制絨衣者!”
發端北地郡的羊毛衣,以及黑夫最喜歡的狗皮帽,都已傳入遼東,在苦寒的東北,掌握毛紡技能的女子,成了香餑餑。
“等掠取足夠女眷、糧食後,吾等便不在遼東久留,離開海濱,既避開扶蘇的報復,也脫離膠東掌控,往東走,進山去……”
衛滿理想中的地盤,便是他們之前流亡的地域,遼寧、吉林之間(遼寧恆仁、新賓,吉林通化),後世高句麗的起家之地。
北邊是新建的夫餘國,其王曰東明;南邊是朝鮮,西邊是遼東,東邊是東沃沮。雖然丘陵縱橫,多深山老林,但也有些許平坦可耕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