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八年,五月下旬。
南郡郡守蕭何站在郢縣碼頭,目送最後一批糧食和民夫登船離開。
隨著那些帆影順著陽水東去,武忠侯的兄長,面容敦厚的“屯田都尉”尉衷這才鬆了口氣,朝蕭何鄭重行禮,發自肺腑地說道:
“衷除了種田無甚別的本領,前線要的數十萬石糧食我能湊齊,但若非蕭郡守統籌得當,青壯已多為兵卒的南郡,一個月內,絕對無法集結五萬民夫北上……”
蕭何連忙還禮:“何只是盡了綿薄之力。”
“蕭郡守勿要謙遜。”
尉衷露出了憨厚的笑:“吾弟可是寫了信回來,反覆囑咐讓我要遵從蕭郡守的籌劃。”
“他還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武忠侯對我的評價如此高?”
蕭何有些發怔,一般來說,在後方的統籌工作,是費力不討好的,軍隊重視軍功,那些有汗馬之勞,親歷大戰,斬首略地之人常得讚譽,文吏則被認為是“徒持文墨議論”,將士也不認為他有功。
“不過畢竟是武忠侯。”
蕭何心道:“這世間,最重視糧草輜重委積之將,故能明白我之功勞,蕭何這些時日,也沒有白白夙興夜寐……”
原來,針對苦戰一年,南郡人疲乏,戰爭熱情下降,多不欲再去前線服役運糧的局面,蕭何採取了幾個措施。
措施一,是秦國的老規矩:此次入關之戰,南郡但凡服役者,皆賜民爵各一級。雖然南郡已無熟地可分,分給邊疆土地這一套,百姓們也早就不吃了,於是蕭何遂改為,允許其在里閭附近的山林自開田土百畝,且不算入稅田。
這麼大的事,蕭何自己可做不了主,不過黑夫同意了這辦法:“比其他郡多一百畝免租之田,就當是給南郡父老的福利了……”
黔首們不願服役是因為遠役賠本,那就給他們一點利益。
第二個措施,則是根據各家實際情況,合理攤派任務,按照《戍律》規定,同居毋並行,不能一家兩名男丁皆去服役,要根據徭役名冊,合理分配。百石以下的吏也要帶頭輪流去,公平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
第三,則是針對服役者擔心家裡生產被耽誤,由裡中組織互幫互助,動用鄉里所有的田奴隸臣、庶子,幫去前線服役的人家乾點活。
第四,則是首先是提高服役者的生活待遇,蕭何要求從這個月起,南郡各亭驛,都要支起10——15口大陶釜,囤積柴火,由縣倉多分發一部分糧食,專做民夫吃飯與喝水之用,每個亭還要爭取有一名南征期間在長沙郡組建的赤腳醫生,照料生病之人。
雖然,那些其實不會啥醫術的赤腳醫生根本治不了大病,但至少熱水熱飯和一個掛著“醫者”名號的人,能讓役夫心裡得到莫大安慰,相信自己去前線不是填溝壑的。
如此一來,亂分攤服役名額的貪官之前已經殺了,服役者的生活和利益保障了,還差什麼呢?
蕭何覺得已經夠了,但前線的黑夫卻派了一隊人回來,由家、倡優、侏儒組成……
“還差宣傳工作。”這是武忠侯原話。
這是黑夫對蕭何舉措的補充:以“保飯碗、保衛翻身果實”之名做宣傳動員。
一批完成了“學習強軍”的優秀小吏從各縣出發,分赴鄉里,給目不識丁的鄉親們講述這個道理……
“百姓們迫切的要求是太平,但打蛇不死,自遺其害,徹底推翻胡亥,讓武忠侯宰天下,吾等方能享太平。”
“前線的兵卒,不也多是南郡人麼?若人人皆不願去送糧,到時候捱餓的,還是自家子弟啊!”
甚至,黑夫還在南陽宛城找來幾個流落在那的“家”,以及貴族豢養的倡優。
黑夫提供思路,家搞定劇本臺詞,倡優負責演戲,最後鼓搗出一個樣板戲,就叫《北伐方能享太平》。
劇情無非是:某個南郡黔首仲家飽受朝廷苛捐雜稅壓迫,這時候胡亥趙高謀弒篡位,越發倒行逆施,要捉了所有南郡人去做刑徒。
武忠侯得了始皇帝遺詔,起兵靖難北伐,解救百姓,減租焚券,並開始徵召兵卒、役夫。黔首仲毅然加入北伐軍,隨武忠侯北上討賊,其母親雖不捨,卻堅決相送的故事……
但就這樣純粹為政治服務的爛俗故事,混亂的舞臺和尬破天際的演技,在江陵城演的時候,卻看得百姓們目瞪口呆,津津有味。
“若武忠侯不能推翻偽帝,那畜生回到南郡,我家也要遭殃,昆弟父兄們,北伐,方能享太平啊!”
當那兒扮母親的倡優,用一口南郡方言說出這話時,整個江陵沸騰如雷,全場感動,叫好不絕……
一首從黑夫鼓搗的《北伐軍軍歌》改編來的,套啥都行的歌也在江陵城裡響了起來:
“減免租稅,減免租稅,赴前線,赴前線!”
“北伐靖難成功,北伐靖難成功,享太平,享太平!”
一時間,江陵城的市民們踴躍報名,爭為役夫。
這效果是南郡官吏們未曾想到的,連被黑夫稱讚為“吾不如”的蕭何也看得呆愣,直暗道:
“武忠侯真可與古之聖賢媲美,能想吾等之未曾想,他也足夠了解南郡,知道家鄉人之喜好,《陽春》《白雪》可沒法打動彼輩,愛的就是這等《下里》《巴人》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