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7章 三千年來誰著史?

“一般人想要看出褒貶,實在太難了。”當時有弟子提出了這個問題,又被夫子瞪了一眼。

“史,是給一般人看的?”

沒錯。

從那時候起,叔孫通便明白了,史當然不是為人民大眾而存在的。

史,是為尊者服務的。

當時的魯地儒生有兩條就業路線,一是在齊魯繼續教書,收取束脩。二是南下楚國,去做那些古舊貴族的家臣,為他們主持祭祀禮儀,並編篡各家的家史世本……

而作為私家史官,想要捧穩飯碗,就得學聰明些,不論你在那些貴族家裡見到多少齷齪事,扒灰也好,養小叔子也好,都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並牢記一點:

“人主無過舉!”

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心裡沒點逼數,早失業了。

等到新的家主登位,如果提出要修改世本家史,也得乖乖從命。

“而這所謂的秦太史令,說白了,不也是為嬴姓一家著史麼?”

不是叔孫通看不起人,在禮樂文化上,秦是遠低於六國的,史學亦然。

在叔孫通看來,這《秦記》的寫作體例,仍停留在孔子作《春秋》的時代,甚至還不如,既不標明日月,文字又過於簡略,一點可讀性都沒有。

而且他當年做過秦博士,深知歷代秦君也沒有尊史的傳統。史官一貫記喜不記憂,碰上大勝,便高興得大書特書,遇到慘敗,就隨便記幾個字,甚至直接略過,好似它沒發生過一般。

而對於說了大量秦人壞話的六國史書,也一刀切,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黑夫當初也只敢救下詩書和百家語,救不了這些敏感的文獻。

十二諸侯史書,僅留一份獨本收藏在御史府中。而且和詩書諸子學不同,這些六國史書,即便是博士也不能隨便看,也就太史令本人能翻一翻。

眼下倒是便宜了叔孫通。

他在讓人將那老史官家抄得一乾二淨,將被私自帶出官署的《秦記》副本帶回來一看,叔孫通笑了。

“什麼史筆如刀,你這老叟說得好聽,可實際上,還不是一樣為尊者諱!”

……

史官多數古板,有更方便的紙張不用,非要在笨重的簡牘上抄錄,而這一卷,是關於始皇帝崩,胡亥繼位到覆滅的過程:

三十七年,上至衡山郡而病,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上病益甚,丞相李斯等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先立太子為代後。”

上曰:“可。”

遂擬製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掃六合,一天下,廢封建,立郡縣,大治濯俗,九州承風,皆遵度軌,和安敦勉,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然亦夙夜兢兢,念秦萬里山河、二十六世宗廟付託至重。”

“朕之十八子胡亥,使學以法事數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通法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於三十七年仲春丙寅,授胡亥以冊寶,立為太子,以代朕撫軍,以重萬世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仲春丙寅,夜,帝崩於衡山西陵。

而少子立為太子,扶柩返朝,徙安陸縣一萬戶,以實驪山陵地。

先時,黑夫有叛心,聞始皇帝南巡,懼,竟詐死,後聞帝崩,反雲夢,襲武昌,縱荊兵為亂……

孟夏,太子返朝,立為二世皇帝,大赦罪人,李斯為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而免中車府令高以為郎中令。

二世皇帝素仁孝,下詔,增始皇寢廟犧牲及山川百祀之禮。令群臣議尊始皇廟。群臣皆頓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雖萬世世不軼毀。今始皇為極廟,四海之內皆獻貢職,增犧牲,禮鹹備,毋以加。”遂尊始皇廟為帝者祖廟。

荊人從叛甚眾,武信侯毋擇死江陵。

是月,二世皇帝大赦罪人,減租稅,曰:“且與天下更始。”使太尉通武侯將兵平戍卒群盜之亂……

叔孫通看得很快,中間大致略過,反正基本上抨擊關東、南郡叛亂和頌揚胡亥“英明神武”的,對比這傢伙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辣眼睛,他卻必須每個字都砍,總算看到末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