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章 真金白銀

是日傍晚,黑夫家的桑林外幾十步的一片空地上,挖開了一個小土坑,裡面是堆積得半人高的黑色糞堆。

有家裡兩個小孩揹著揹簍四處拾來的雞鴨狗糞,有耕牛的大塊牛糞,甚至還有些人糞……眼看已經有不少蒼蠅被吸引過來,繞著嗡嗡亂飛,亦有許多鄉親遠遠看著,指指點點,對黑夫一家在此堆糞竊笑不已。

手持木鏟,染了一身臭味的驚也露出了懷疑的表情。

“仲兄,這樣真能行?”

“照我說的做,準沒錯。”黑夫一邊說,一邊將裝滿畚箕的幹糞倒在糞堆之上,心裡不由感慨,這農業的發展,還真是離不開肥料啊。

幾千年前,農業剛剛出現的時候,全世界都是刀耕火種。古人在林子或者草地上,鑽木取火付之一炬,讓植物統統焚燬,只留下滿地灰燼。接著用石刀、木棒在地上戳洞,把種子丟進去,然後腳踩掩埋。

刀耕火種到此結束,不再有任何管理,任憑旱澇病蟲草害侵襲。如此粗放,卻也是人工栽培啊。不過產量是很低的,每畝能收穫七八斗穀子就不錯了。

現在看來,“刀耕火種”的灰燼就是最初的肥料,但古人卻不明白這點。他們在一塊土地上種幾年後,地力耗盡,收穫的糧食遞減,就放棄了這塊地,舉族遷徙,尋找一處新的地盤,再以同樣的方法開墾新的耕地,如此反覆……

唐虞夏這三代的部落老是跑來跑去,殷商更是五次遷都,都和這種遊耕方式有關。那時候的農民們,可沒有什麼安土重遷的概念,種完就跑是常態。中原地區的耕地,也是這樣逐漸擴大的。

待到西周春秋,糞肥的作用被發現後,真正的定居農耕才有了實現的可能,國人野人以耒耜耕地,井田制應運而生,直到被牛耕犁鏵拉出的溝壑徹底撕裂……

現如今,在農村,糞便是最常見的東西,路邊、溝裡、廁內、豬牛圈外,四處都是。城裡人若是見了,肯定會皺起眉來,但農家人卻不會嫌棄其骯髒,因為這時代的人們已經懂得,以糞便施肥,可以緩解地力的疲乏,讓莊稼長勢更喜人。

正如一百多年前,孟子說過的那樣:“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意思是說,一人耕種一百畝地,全部施肥,所產糧食能養活九口人!哪怕是刀耕火種時期燒得的草木灰,也比不上糞便的肥力。

所以在農民眼裡,“糞土”,並不是那些文人士大夫辭藻裡,可以隨意摒棄、不可上牆的貶義詞,而是珍貴的寶貝。

耕牛之所以那麼昂貴,不僅因為在春耕時能發揮好幾個勞動力的作用,在其他季節,牛也是源源不斷的產肥機器,一泡牛糞,足以肥沃好大一塊地了。

農村俚語:糞是真金,尿是白銀。雖然粗俗,卻極有道理。可別嫌其骯髒汙穢,這本就是物質迴圈的真理,與高高在上的日月星辰一樣,恆古不變。

不過儘管發明了施肥,畝產量也只提高到了幾十斤。其中有作物種類、耕種技術的緣故,但以黑夫的眼光看,低產的很大原因在於,這年頭農民們對糞肥的利用,實在是太粗放了!

於是等堆完面前的糞堆後,黑夫又靠在家門邊,和衷解釋著堆肥的原理。

什麼利用微生物、真菌,來把有機物材料腐化分解成腐殖質之類的道理,他自己也半懂不懂,更無法與衷說明白。

黑夫只能舉身邊最簡單的例子。

“伯兄往年可曾發現這樣的事情,同樣是以糞給莊稼施肥,用新鮮的人畜糞,以及吾家廁溷裡漚了許久的尿糞,誰的長勢更旺些?”

這麼一說,衷就有些恍然大悟了:“的確有這樣的事,用廁溷之糞摻水澆出來的莊稼,好像真的要好一些!”

“然也!”

黑夫一拊掌:“新鮮的糞便,亦或是幹糞雖然有肥力,可終究有限,需要用一些手段,將它們的肥力……徹底釋放出來。放在廁溷的坑裡漚爛是一種法子,堆在外面坑內放一段時間,也是一種法子,這便是漚肥與堆肥。”

這後世農村裡連一個小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放在戰國秦代,卻是讓人醍醐灌頂的創舉。因為堆肥看似簡單,可被記錄在農書裡,至少要到魏晉南北朝了,繼踏碓後,黑夫又一次丟擲了領先時代幾百年的點子。

“就按仲弟說的法子,試一試!”衷聽弟弟說的似乎有一些道理,頓時眼前一亮,來了興趣,對於農夫而言,沒有什麼比能讓莊稼高產更興奮的事了。

這時候,旁邊有幾家鄰居路過,和善地和黑夫他們三兄弟打著招呼。

隨著黑夫為亭長,升上造,連櫞也得到縣官賞識去了縣城,黑夫家儼然成了夕陽裡最炙手可熱的人家,鄰居們都對他們恭恭敬敬的。

不過,這並不妨礙幾個固執的老農們當面笑話他們家到處找糞便來堆著玩,在地裡種諸柘這兩件事。